7月24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长清区专场,介绍长清区推进工业强市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聚焦产业方向 优化布局促发展
精准锚定“3+2”产业发展方向,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装备制造为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培育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创新谷规划建设3个千亩产业园,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产业集聚发展搭建优质平台。目前装备制造领域规上企业达128家,2024年实现产值21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4%。计划未来两年内推动100家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济南经济开发区将用3-5年时间做大做强“3+2”产业规模,其中汽车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亿元,新能源装备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亿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靶向招商引智 项目建设结硕果
围绕产业发展绘制招商图谱,建立“靶向式” 项目谋划招引机制;搭建“校企共生” 合作体系,推行 “高校人才驿站” 制度,实施人才专项计划。今年以来已成功招引谋划工业项目 62 个,总投资达 213 亿元;近三年来,滚动实施工业项目 200 余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 117 亿元,年均增长 42%,实施工业技改项目 125 个,完成技改投资 65.4 亿元,年均增长 137%。下一步,将聚焦产业链短板环节,力争引进多个重大装备制造项目;济南经济开发区也将积极谋划,招引更多关联性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
推动创新协同
优质企业显活力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着力完善协同体系,链接企业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的合作机制,搭建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引导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有效推动市场协同,形成发展合力。目前,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已达 333 家,年均增长 27%;成功培育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一批标杆企业。
强化要素保障
转型发展见成效
在要素保障上持续发力,通过累计出让大量工业用地,保障工业发展的空间需求;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大力推进 5G 网络覆盖,全区已建成 5G 基站 3000 余个,实现全域连续覆盖,获评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超 60%,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达 38 家,西电济南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斩获相关荣誉,成果亮眼。此外,部分企业入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创新谷制造基地打造的兆瓦级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为绿色低碳发展增添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