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暨供需对接活动举行,除了今年屡屡登上热搜的人形机器人,会植发的机器人、能负载230kg重量的工业机器人、能载人行走的机器狗、巡检机器人、防爆消防侦察灭火机器人等各类型产品悉数亮相,演示“绝技”,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济南的机器人产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其深厚的智能制造根底和产业发展需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由“智造”进化为“智领”的济南机器人产业正以“硬核科技+全链生态”的姿态,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
01产业规模与日俱增,政策赋能蹄疾步稳
说起机器人,济南高新区的先发优势不得不提。济南的机器人产业也正是以高新区为核心,拓展成为一条拥有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超500家,覆盖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的全产业链。
济南市工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机器人产业核心产业规模接近150亿元,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网智能、兰剑智能、翼菲智能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冶金、电力、汽车制造、建筑等细分领域实现多项突破,打造了电力巡检、焊接、仓储穿梭等一批知名机器人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策层面,今年济南已拟定了《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济南市机器人人才专项政策》等支持政策,并计划设立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助力技术攻关与市场应用。
02产业布局前瞻领跑,细分赛道破壁创新
济南机器人产业的系统布局,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14年,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济南市“5150”引才倍增计划落户济南高新区,公司从六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产品起步,逐步积累技术经验,为后续人形机器人研发奠定了基础。今年,乘着AI风口,优宝特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接入DeepSeek-V3模型,具备情感识别与高精度运动能力,奔跑速度达7.2公里/小时。
人形机器人之外,济南在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也实现多项“破壁”:如脑机接口方面,山东中科先进技术公司通过非侵入式脑电信号采集,实现外骨骼康复训练和无人机意念控制;智能算法方面,神思电子AI智能体融合多模态数据,打造算法全要素调度平台,提升复杂场景决策能力。
此外,齐鲁软件园人工智能岛和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成为技术孵化核心,推动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业态加速落地。
03产业发展根植需求,应用场景拓展广泛
上面提到,济南的机器人产业不是跟风,不是为了“有”而有,其底层逻辑一直是产业发展的根本需求。摊开机器人产业蓝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在济南,机器人已渗透工业、医疗、文旅等多领域。
例如,工业场景下,奥太电气智能焊接机器人180秒完成车轴全流程工艺,效率提升4倍;医疗康复领域,脑控下肢外骨骼系统帮助瘫痪患者主动训练,卒中康复实现“被动”到“主动”转变;智慧文旅领域,早在去年就有一批伴游机器人在济南森林公园投入使用,既能当小导游陪伴游览,还有线路规划功能,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智慧游园体验。特种设备领域,依托国网唯一的电力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国网智能公司相继推出国内首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线路除冰机器人、自主型海底探测机器人等产品,7大系列20余个品类的“电力机器人家族”横空出世。
......
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济南机器人产业何以“智”胜未来?答案很清晰——政策前瞻性布局、产学研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场景驱动。
从单打独斗的“硬核技术”到成体系的“产业生态”,泉城正以“智造”之名,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高地,推动“济南智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书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济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