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因在泰山盘山上运载货物一度成为网红的“机器狗”,协助植发的植发机器人,隧道巡检机器人……4月22日至24日这些机器人将集中亮相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大厦B座一楼“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暨供需对接活动”现场,该活动旨在全景展示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促进企业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活动现场,参展单位与来自全市的150余家企业开展了供需对接。
这是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在充分征求机器人相关企业意见建议基础上牵头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是挖掘本地产业发展潜能、展示济南发展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构建机器人产业上下游联动和项目洽谈平台、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的一次尝试。
机器人“先锋阵列”,众创未来
活动分为展览展示和对接洽谈两个环节,展览设置“产业全景”“科技前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配套赋能”七个展区、数十个展位,通过“机器人互动+视频多媒体+宣传展板”等多模态方式,全面展示产业核心技术成果和代表性产品,人形机器人、轮式双足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防爆机器人等一批知名机器人产品集中亮相。参展企业中,既有兰剑智能、山东德晟机器人、亚历山大智能科技、国网智能等本地骨干机器人企业,也有上海等地的优势企业,广大企业携手合作,共探发展新路径。
机器人“大显身手”,亮点频出
济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底气来自于企业的实力。现场,济南本地机器人分外吸睛。“这款‘机器狗’(四足机器人)不仅可以驮起重物,还能提供情绪价值,比心作揖握手打滚,信手拈来。”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刘工介绍,“去年开始,通过搭载激光雷达、深度相机、UWB模块等先进传感器设备,能够实现高精度环境感知、定位与跟随,他们组成‘泰山汪汪队’曾经一度登上热搜,开启运送货物、清运垃圾的打工之旅”。展览现场,新一代“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亮相,引来参观者驻足。这一身高170cm、体重43kg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行走、踏步、跑步、举手、摆臂、转弯等多种动作,能以每小时7.2公里的速度稳定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运动能力。
“今天带来的是重达230公斤的重载机器人,搭载5G+远程机器人运维系统,主要用于复杂大负重机床上下料等各种智能终端使用。目前已成为工信部重点试验场景项目。”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兼技术总监谢祥科介绍,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已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累计获得148项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其中十余项发明专利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冶金工业、钢管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关键行业,公司成功解决了多项制 约产业升级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目前,济南市拥有各类机器人企业近百家,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加速优化,优势产品覆盖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线路除冰机器人、自主型海底探测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汽车制造、建筑等细分领域,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国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场展会,就是本土机器人产业的一次“大阅兵”,也是同台沟通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新平台”。
需求端与供给端“双向奔赴”
打造好平台,吸引“凤凰”来。“虽然目前我们的生产基地都在上海,但这一次,来到济南,非常看重济南丰富的医疗资源,提供丰富的医疗数据支持。”上海术之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思图说,“济南市工信局和济南机器人产业发展专班为我们带来了比较好的扶持政策,依托山东这一全国制造业大省,95%的机械制造都能在这里完成,定能助力企业不断壮大。”前期,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赴上海、西安两地对接洽谈项目,涉及物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具身智能、关键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动机器人领域优质项目加快落地。抛出“橄榄枝”,引得企业来。本次活动将进一步提升济南机器人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机关、国有企业、各类金融机构等单位对机器人企业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企事业单位开放适用性场景,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融资与合作机会,吸引更多机器人领域企业选择济南“群英荟萃”。
“济南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成立市级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市、区县以及部门力量支持产业发展。这三天时间,我们有国内领先企业发布自己的最新产品,应用场景企业发布应用需求,我们将为全国机器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市工信局数字经济处处长、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李瑛介绍。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机器人产业“未来已来”,机器人企业“群雄竞逐”。下一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将聚焦企业所需所盼,深入拓展应用场景,大力开展供需对接,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加力营造良好生态,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