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资动态>>工作动态
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生物制造……济南高新区前瞻布局落子未来
发布日期:2024-06-26      信息来源:投资济南      访问次数:

探索新质生产力,以“新”为名的济南高新区一直走在前列。

作为最具创新力的“破题者”之一,济南高新区集聚了全市1/3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全市超1/3的技术创新中心、超1/2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燃料”。在济南高新区,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实现未来产业“生肌长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行业向“新”而行,抢先布局新赛道。

竞速“机器人+”赛道

省内首台人形机器人踏浪而来  

快步前行、小跑、转身、招手……爱济南记者来到山东优特宝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测试区,身高170厘米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正迎面走来,在科研人员的后台操作下展示着各项动作。山东优特宝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范永告诉记者,这是团队用2个多月时间开发出来的山东省内第一台人形机器人,创造了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之最。

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团队仅仅用2个多月时间开发出来,能以7.2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这背后是团队成立至今10年技术发展的沉淀。山东优特宝作为全国较早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企业之一,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  

“我们公司2014年成立于济南高新区,核心团队来自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致力于腿足式仿生机器人和液压式特种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范永介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拥有电机驱动型、液压驱动型、电液驱动型腿足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发出多款小型、中型、大型腿足式仿生机器人。”

在测试区的另一侧,一款四足仿生机器人吸引着记者的目光。空翻、跳跃、俯卧撑、爬楼梯都可轻松实现,这是优宝特自主研发的最新款Y30仿生机器狗。Y30拥有强大的负载能力和续航能力,整体重量60kg,静态负载150kg,动态负载70kg,最大速度可达12公里/小时。  

“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已经应用于矿山、电力、核电、水下、应急救援、巡检等特种领域,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和外部环境干扰。”范永表示,“目前,此款人形机器人已被多所高校预定,将作为教学、科研设备使用。未来,人形机器人也将会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万亿级别市场规模。”

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翼菲科技、优特宝、深兰科技、新松机器人……在济南高新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崭露头角。  

局人工智能“新赛道”,济南高新区正加大马力,全力以赴。  

目前,济南高新区集聚了济南全市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依托雄厚的算力产业基础,大力拓展“AI+”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新能源产业逐梦蓝海绿色探索让“退役”电池变废为宝  

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应有之意,绿色高新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和数码市场的不断扩大,电池产品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电池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和突破,这些技术的革新,离不开科研团队的不断探索……  

来到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认真操作着各项实验仪器,记录下一组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我们课题组主要聚焦面向未来的高性能、高安全、高比能电池新体系与关键材料来开展研究和创新工作。目前主要对标现有的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去开发更高安全的电池新体系和更高比能的电池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中心主任陈人杰带领着团队成功研制出能量密度从300Wh/Kg到600Wh/Kg不同规格和性能特征的锂二次电池样品,先后在高容量通信装备、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开展应用。

科研团队不仅仅聚焦高性能的电池体系开发和应用,同时对电池的回收及资源化再生进行了研究。“电池作为一个绿色器件,其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逐步探索如何从电池的末端即失效以后回收利用,走到前端即绿色电池材料和绿色电池体系的全生命周期的构筑。”陈人杰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中心是国内外较早开展废旧二次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研究课题组之一,基于二次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自主研制出多功能有机酸体系绿色回收工艺,针对不同功能的绿色低碳回收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回收率98%以上。团队按照“退役电池回收-废旧材料再造-材料重塑再生-电池器件再造”闭环绿色回收利用理念,开展业务布局,保证储能电池规范回收与规范应用。

陈人杰表示,“未来,我们希望把电池种类做更多的拓宽,让它的性能更加多样化,来满足更多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领域也用到了具有更高性能的特种电源。未来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发新的材料和新的电池体系支撑我们走向星辰大海。”

在全省首个“零碳工厂”标准试点——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项目,通过新能源建设和数字化场景应用,每年可接入100万度绿电;  

斯凯孚济南生产基地积极践行智能和清洁生产理念,采用地热温控集中供给系统,搭建智慧能碳管理系统持续推进零碳制造;  

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聚焦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以企业为主体,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坚持实施“园区+企业”双提升的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功入选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名单,目前已累计培育50家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交上了一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细胞与基因产业发力未来自主研发国内首款全自动细胞培养设备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让济南高新区充满活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来到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创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庞大的无人操作机器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它的来历可不小,是济南创泽生物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同时满足贴壁细胞/悬浮细胞培养的全自动化系统。  

成立于2016年的创泽生物是磐升生物工程集团旗下子公司,致力于全自动细胞制备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从事细胞培养和传代自动化系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细胞培养系统是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完美结合。”创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平介绍,“我们全自动细胞培养系统适用于贴壁细胞、悬浮细胞的生产,集成了细胞活化、增殖、收获在内的多个步骤,简化了从配方到产品的全链条细胞处理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解决方案。”  

全自动细胞制备系统具备有效提升干细胞培养产能,提高标准化程度,降低产品受污染风险,提高产品生产工艺适应性等优势。经对照组实验证明,自动设备培养的体细胞存活率优于有经验的人工培养10%以上,实现了细胞生产制备的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和工业化,大幅降低人为因素干预,减少物料成本,实现可控化管理。

据了解,该设备首次实现以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算法为逻辑判定的细胞重编程命运的自动化诱导,将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诱导干细胞制备。建立了从细胞培养、显微在线观测、移液换液、算法识别、克隆挑取及设备控制的装备技术,实现干细胞自动化诱导培养、扩增、成像、移液换液、挑取克隆、下游分化等功能。并实现了由传统手工2D培养到3D智能化培养的工业化培养转变。

济南高新区站在细胞与基因产业这条新赛道上,正发力前行。  

利用干细胞促进肝脏再生,为治疗肝硬化带来了新选择;“皮肤再生术”让烧伤的皮肤重焕新生;基于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研发;快速且低成本地让老百姓实现早癌筛查……基因技术已应用到很多领域,并取得突破性成果,成为助推生物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  

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先锋的济南高新区,正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加速奔跑、抢占身位,全力将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