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资动态>>投资资讯
热点!多地招商引资竞赛疯抢产业链,谁能成为中国“锂都”?
发布日期:2022-09-17      信息来源:招商引资内参      访问次数:

01招商引资利器:“锂”和“电”

家底殷实,招商自然底气十足,这尤其体现在锂资源上。

国内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四川、江西等地。其中青海以盐湖为主,储量和产量均居前列,但位置相对偏远,工业基础薄弱。四川和江西均以矿石为主,论储量,四川已探明的锂矿资源占全国的57%,居全国之首;论开采程度,江西2021年锂产量是5.4万吨LCE,相比四川的1.4万吨LCE更胜一筹。

手握全球最大的锂云母矿,江西宜春在近两年相继引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等巨头。据宜春日报,谈下比亚迪285亿元的锂电项目投资,当地政府仅用了64天。目前宜春锂电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0家,总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四川遂宁毗邻马尔康等重要矿区,承接了川西的锂矿加工产业,有龙头公司天齐锂业坐镇,全市60余个锂电项目总投资额600亿元以上。

这类城市虹吸了大量优质招商标的,让同省份的其他地市颇为羡慕。在毗邻宜春的某市,一位政府招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没办法和宜春比矿产,宁德时代这些巨头落户宜春之后,基本不会考虑在同省内其他城市布局了,“我们市长还让自然资源局局长再去勘探一下,看看和宜春接壤的地方还有没有矿。”

没有锂矿的城市怎么办?充足的绿电也是富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源。一方面,便宜的电价意味着更低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绿电能够打开出口销路,满足欧洲等地对碳排放的溯源要求。

凭借绿电等优势,四川宜宾的特产不再只有白酒五粮液,还有宁德时代的全球首座电池零碳工厂。据宁德时代介绍,这座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

四川还有不少“小而美”的地方打出绿电招牌,招引产业链上的“电老虎”环节。雅安市天全县依托100万千瓦的水电资源,规划负极材料产能40万吨,号称全国以县级为单位最大的负极生产基地。

负极材料上游工序石墨化耗电量巨大,单吨耗电量达1.4-1.6万度电,电费成本占比超6成。一位石墨化厂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四川工业用电价格基本在0.3-0.4元/度电,相比东部城市便宜一半,“如果没有便宜的电价,我们这个生意基本没什么可做的。”

即便没有四川的天赋异禀,一些城市还是依靠后天努力创造出了绿电资源。例如山东济宁,传统煤业留下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当地以“渔光互补”模式加以治理,将塌陷区改造为鱼塘,上面铺设光伏板发电。

宁德时代今年7月与山东省政府签约,在济宁投资140亿元建设电池项目。一位济宁地区政府招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济宁统筹了全市的光伏建设项目,将来满足生产外的多余电量还能并网,这是招引宁德时代的重要资源之一。此外,济宁辖内的京杭大运河还可以服务于宁德时代的电动船舶试点项目。

02产业招商扎堆稀释资源优势

在市场发育不完善时贴紧市场,在生产资源紧缺时奔向资源。制造业的内生规律主导了锂电产业近些年的两次迁移。

十年前,中国锂电产业重镇集中在河南、天津等地,借助军转民的电池技术,以中创新航、天津力神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占据行业潮头。但多数企业在配套数量的竞争中逐渐衰落,中创新航则在2015年将总部迁往区位优势更突出的江苏常州,辐射长三角的诸多整车厂。

此外,广东省也聚集了大量消费电池企业,如比亚迪、欣旺达以及宁德时代的前身东莞新能源(ATL),随新能源车市场崛起而转向动力电池领域。但受限于土地和用工成本等因素,广东省的竞争力也有所减弱,不少企业将制造基地向外迁移。

现在的锂电产业链已经不必过于担心下游市场,生产要素才是头等大事。眼下新一轮招商热潮明显围绕资源展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由此判断,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向西部转移,特别是四川。

然而,资源导向的另一面是,资源总是有限的,产业链扎堆容易很快稀释掉这种优势。

“宜春优质的锂矿都已经名花有主了,基本分配给了国资企业或者头部企业。未探明的储量还有空间,探矿公司都在加班加点赶进度,但有些矿区覆盖村庄,或者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因此勘探和开采需要很长时间。另外,碳酸锂冶炼需要化工用地的批条,现在当地也在收紧,除非大企业,很难拿到新指标。”一位熟悉宜春锂矿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四川能耗指标的审查也日渐严格,负极石墨化环节对此尤为敏感。鑫椤资讯分析师程玲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去年内蒙古限电曾导致许多石墨化企业转移到四川,但四川能耗指标也卡住了,大家又开始向云南、贵州等地转移,产业一旦过于集中就不免受到阻碍。

03招商引资:围绕在产业龙头身边

除了向富集资源处“扎堆”,另一个明显趋势是跟随大客户脚步。正因如此,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列表中,“链主”企业排在绝对优先级,难度系数相应也是最高。

“我们谈下宁德时代用了一年多时间,中间因为疫情耽误很久。后面签约细节基本都谈好了,宁德时代先官宣了和洛阳的签约消息,当时我们领导心里都冰凉冰凉的,担心签不下来。”上述济宁地区政府招商人士表示。

如果没有稀缺资源,仅靠零地价和设备补贴远不足以让龙头驻足。河南焦作政府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焦作很早就开始联系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但前者没有谈下来,后者根本就“没有联系到人”。

因此,当地招商策略从“招链主”转变为“补链条”。在多氟多、龙佰集团等公司的基础上,焦作生产的电池材料已经能够覆盖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三大主材,唯一的空白是隔膜,这也成为接下来的招商重点。“我们希望发挥大化工的优势,给头部企业做好配套。”当地政府人士称。

而一旦龙头入驻,招商工作就容易很多。上述济宁地区政府招商人士对此有切身感受:“在签下宁德时代之前,都是我们去找供应商;签约完成后,供应商都主动跑来找我们。宁德时代落地后一到两年是招商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主要工作精力都会放在这一块。”

对于招引供应商的标准,上述济宁地区政府招商人士表示,最好是宁德时代的一级供应商,不然落地后供应不进去就比较麻烦,至于具体生产什么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地少、附加值高。

具体承接落地工作的是济宁市兖州区,区委书记王庆在专项会议上发言恳切:全区各级要把宁德时代项目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区之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真正做到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

不过,并非所有供应商都愿意跟着龙头到处跑。一家电池零配件公司供应商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宁德时代邀请公司一同去宜宾建厂,公司几乎不用拿钱去,当地政府免地价,一期厂房补贴几乎能覆盖建设成本,但公司最终选择放弃这一机会。

“投资建厂对资金和人手的要求很高,去了也只是拥有配套机会,并不能保障订单。宜宾锂电产业刚刚发展起来,过去的企业基本倚重宁德时代一家大客户,现在宁德时代稳坐第一,但将来也有订单下滑的风险。我们更倾向于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把产能尽可能辐射到更多客户。”上述电池零配件公司负责人称。

04锂电招商专班如何进行“专业”锤炼?四川遂宁锂电招商为例

“我问你三个问题,能答上就继续聊,答不上也不浪费我们双方的时间。”

杜廷国从事锂电产业招商10多年来,还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客商。

“你懂不懂隔膜?”“隔膜产业当前的痛点是什么?”“针对隔膜产业你们有哪些合作模式?”

三个问题不是一次性抛出,第一个问题答上来,才会接着问第二个问题。

作为遂宁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遂宁市锂电产业链招商专班成员,杜廷国感慨地说,疫情冲击,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让许多客商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唯有‘专业’锤炼,才能一招制胜。”

(1)看成长性:“小鸡”“母鸡”一窝招

日前,遂宁市锂电产业被列入四川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名单。遂宁锂电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同时也面临众多追兵。

抓项目促投资,招商引资是关键一环。去年11月,遂宁市成立锂电产业链招商专班,链长、副链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包括经合局、发改委、经信局的精兵强将。锂电招商专班是如何进行“专业”锤炼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22日上午,在杜廷国的办公室,记者听到了文中开头的故事。提问的客商是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华联”)副董事长陈继朝。中科华联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锂电池隔膜整线装备的厂家。能够精准锁定这家公司,在杜廷国看来,体现的是专业性。

锂电招商专班组建之后,第一件事是绘制了三张图:产业链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通过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圈出锂电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招商专班做到人人心中有“三图”。

一张“中国锂电池企业分布地图” 挂在遂宁市经济合作局产业一科办公室显眼的位置,科长敬虹指着地图说:“锂电产业链国内有上万家企业,这张图综合了产业链、应用领域和区域分布,遴选出数百家企业,作为我们重点关注和跟踪的对象。”

其中,锂电池的四大主材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隔膜企业大约有80多家。如何从中筛出中科华联?

杜廷国说,这背后下了很多苦功夫。例如,学习干法隔膜和湿法隔膜的工艺差别,弄通湿法隔膜的关键技术等等,深入研究之后才能精准研判招引中科华联的价值——锂电池隔膜整线装备国内首台套,国内只有这一家企业不光可以生产湿法隔膜,还能制造隔膜生产线装备,“相当于不仅招来小鸡,还把母鸡给抱走。”

锁定之后,如何把企业招过来?参加了当时青岛招商之行的工作人员说,被问三个问题的时候,比参加面试还紧张。

下午4点,见到中科华联副董事长陈继朝时,他开门见山说,已经接待了几十家来招商的各地政府,为了不浪费大家时间,就先回答三个问题。

在杜廷国不紧不慢回答了三个问题之后,这位董事长说:“我觉得你不是政府官员,是其他隔膜企业派来的‘卧底’。”

原本只给了半小时的会面时间,一直深聊到晚上9点。

(2)看专业性:专治产业链“虚胖”

接住三个问题,敲开合作之门。今年4月,遂宁重大产业招商引资“春季攻势”行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投资32亿元的中科华联湿法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式签约,将建设5条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10亿元。

中科华联副董事长陈继朝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遂宁锂电产业正极、负极材料和电芯等产业链都比较齐备,作为生产隔膜的企业,恰好补上了整个链条的空白环节。杜廷国说,中科华联落地遂宁,填补了四川隔膜生产的空白,并且具有高成长性和强劲后劲,是专治产业链“虚胖”的典型案例。

今年年初,面对严峻复杂的招商形势,锂电招商专班明确“打法”,重点围绕强链补链下功夫。如果把遂宁锂电产业比作一个人,产业链是搭建骨骼,大企业大项目是充实肌肉,还要招引强链补链的核心企业,强健肌键,让产业链不“虚胖”,更有力量和活力。

记者采访间隙,国内一家知名的新能源产业智库负责人正在遂宁市经合局培训“精准招商”;在锂电产业相关科室,“锂电新能源终端应用产业化研究报告”随时摆在案头;杜廷国的办公桌上,660页厚的《基础有机化学》已经快翻看完了。

“专业招商的功夫全在平时,临时抱佛脚可行不通。”杜廷国说。

目前,中科华联的筹建组已入驻遂宁高新区办公,项目计划9月正式开工。

而新的一轮招商引资硬仗已经打响。今年是遂宁的“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年”,5月10日至8月17日,遂宁市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将重点围绕锂电、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组织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系列活动,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遂宁市以打造“世界锂都”为总目标,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超过1000亿元。

06常州动力电池招商:如何实现全产业链深度布局?

动力电池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的细分领域,上游有原材料,下游有整车制造及服务支撑。一家龙头企业落地,必然带动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落户。

栽好梧桐,引凤来栖。恩捷股份是全球锂电材料龙头企业,隔膜产能和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作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的主力供应商,企业顺理成章落户金坛,上中游从此成为“友邻”,有了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形成一个增长极。目前,金坛已建立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BMS(电池管理系统)等动力电池领域完整的产业链,链上企业超100家,其中规上企业69家,集群态势显现。“十四五”期间,金坛力争将新能源汽车打造成全区首个千亿级产业。

在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已集聚50多家国内行业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产品涵盖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结构件等电池关键环节,初步形成了全国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预计到“十四五”末,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将迈上千亿台阶。

下游,理想、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牛创新能源等整车企,业纷纷在常州布局生产基地。比亚迪整车项目的落户,推动比亚迪在常州高新区的全方位“链式”布局,同时带动弗吉亚、泰瑞电子、大成精密机械等零部件配套商落户,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此外,常州本地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星星充电,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充电桩运营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延伸。

新能源汽车产业“群雄逐鹿”,短短数年内在常州生发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背后,是国家“双碳”战略的“天时”、常州产业基础优良的“地利”,以及因势利导、抢抓风口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人和”。目前,常州已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全的地区之一。

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常州是较早实现光伏技术产业化和太阳能产业集聚的地区,形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拥有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集聚了东方日升、亿晶光电、正信光电、斯威克、中信博、永臻科技等一批年销售10亿元以上光伏企业,带动效应不断显现。

建链补链强链。常州将继续大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聚焦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关键技术研发等环节,重点在高效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优质成熟的企业和项目,从而提高本地化配套率,不断健全完善产业链。

近年来,常州通过产业基金,与各辖市区实现联动,借助子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源渠道,积极匹配区内优势产业,持续引进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来常落地生根。

武岳峰科创引进的常州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中国大陆射频前端技术产业链,企业预计在常州市总投入144亿元,现已累计投入超20亿元。

下一步,企业将联合院校共建半导体创新基地、培养半导体人才,推动常州市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形成闭环。

凭借现有投资机构的集聚效应,产业基金还将部分全国资本及产业方的视线聚焦于常州,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能效。如,产业基金投资企业蜂巢能源以其技术实力获得了国投招商、IDG、三一重工等大批头部机构及产业方看好,仅2021年就实现了200亿元直接融资。2021年最新入选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安泰创明,在业务发展关键期获产业基金2000万元的直投支持,后续伴随产业基金引导的83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有望成长为常州市具有自主品牌的新材料产业地标企业。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