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2年度拟认定瞪羚企业名单,济南高新区83家企业入围,占济南市入选总数近一半,入选企业数量居济南市首位,居全省开发区首位。
自2016年启动“瞪羚计划”以来,高新区已有数百家企业获评各级瞪羚企业。济南高新区为何要大力培育瞪羚企业?这些瞪羚企业为区域发展带来了什么?
从初创到“瞪羚” 成功率不到10%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具有高科技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瞪羚企业一般是指跨过死亡之谷进入高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能够成功步入“瞪羚”阶段的创业企业比例很低,甚至不到10%,但一旦成功突围,就可能获得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领导者。
瞪羚企业概念出自20世纪90时代的美国,美国《硅谷指数》多年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1世纪初,瞪羚企业概念被引入国内。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实施“瞪羚计划”,2010年后,多个高新区和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支持瞪羚企业的相关政策。
自2014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成立课题组,持续跟踪研究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后又发布我国第一份瞪羚企业研究报告——《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瞪羚企业群体呈现高成长、高质量的特征,其在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明显。瞪羚企业逐渐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新引领者,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在业界看来,一个地区瞪羚企业的数量直接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作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国家高新区,拥有瞪羚企业的数量甚至成为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瞪羚企业的培育工作也被各地高新区列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启动“瞪羚计划” 设立动态培育库
为培育和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早在2016年,济南高新区就启动了“瞪羚计划”。根据“瞪羚计划”,从2016年开始,高新区每年遴选认定一批瞪羚企业,并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聚焦培育,助力瞪羚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入选“瞪羚计划”的企业,可享受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支持瞪羚企业采购创新服务;着力降低瞪羚企业贷款融资难度;着力降低瞪羚企业贷款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提升管理运营水平;积极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促进瞪羚企业与创新资源对接等方面。
2019年初,济南高新区发布的《济南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若干政策(试行)》中提出,高新区设立瞪羚企业动态培育库,对新认定的瞪羚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连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济南高新区38家企业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占全省入围企业总数的35.2%;2019年,入选济南市瞪羚企业的80家企业名单中,43家来自济南高新区,占据“半壁江山”。2020年,高新区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6家,总数达84家;新增市级瞪羚企业61家,总数达104家,各类瞪羚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全市首位。2021年,高新区45家企业入围省级瞪羚企业名单,120家企业入围济南市瞪羚企业。当年,高新区入选国家、省、市级瞪羚企业总数达到392家。
汉峪金谷园区高科技企业专利墙
突破“卡脖子”技术 引领创新发展
7月4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2年度拟认定瞪羚企业的名单,共580家。济南高新区83家企业入围,占济南市170家入选总数的近一半,约占全省入选总数的14.3%,入选企业数量居济南市首位、全省开发区首位。目前,高新区已培育省级瞪羚企业213家、市级瞪羚企业224家。
瞪羚企业为高新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它们正以高水平的科技投入与产出,引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
以此次入围山东省瞪羚企业名单的企业为例。华天软件突破智能生产核心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平台)、三维几何建模引擎等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是国产工业软件的引领者;瀚高软件信创产品瀚高安全数据库突破多项重大技术壁垒,成功通过国家信息安全标准评测,信息安全综合评测指标评分位列全国第二名;英盛生物在国内临床质谱设备获证最多、临床质谱试剂获证最多,拥有20余项NMPA注册证书,多项技术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山东创新药物研发申报化学药品项目200多个,成功申报并获批化药3类品种、143项,百余种项目已经在车间成功进行产业化生产。
在细分领域,瞪羚企业同样表现出色。山东桑乐的太阳能产品在山东省排名第一,全国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华宸高压容器产量达200余万支以上,销量稳居环保无缝气瓶行业前列;和美华农牧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比12%,位居山东省内同行业第一位;博科科学仪器研发生产的生化培养箱市场占有率省内第一,产品质量水平处于国内前列;济南中正金码的汽车生产线用打标机占据国内75%以上市场份额。
据悉,在此次济南高新区入围山东省“瞪羚”企业名单的83家企业中,2021年营收过亿元的企业有22家;列入上市计划企业55家;省级及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重点实验室2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
01
记者手记
从战略性产业集群 培育维度布局“瞪羚”
瞪羚企业是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的快速发展,瞪羚企业凭借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业界重视。
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说明,中小企业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一方面,中国企业在高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产业链自主可控仍将是未来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重要考虑,核心材料和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企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该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日渐强化,今天的瞪羚企业,就是明天的龙头企业,这类企业是解决各行各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瞪羚企业的快速成长意味着对上下游有更多需求与带动,政府培育瞪羚企业,能激活产业集群发展动能,最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因此,培育瞪羚企业,政府部门除了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和市场支持,更应聚焦本地产业特点,从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维度进行前瞻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