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及“四张清单”的有关情况。
指导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出炉!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立一年多来,坚持“以城定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理念,抢抓机遇、快干实干,高标准推进规划编制、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导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工作,着力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为高水平高质量建设起步区,做好战略层面的谋篇布局,起步区构建了“1+4+16+N”规划体系,其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产业发展规划》)作为16个专项性规划之一,是指导起步区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21年5月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后,我们随即启动了《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推动规划落地实现工作闭环,同步编制了《产业正面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机会清单》《产业准入机制》“四张清单”,分别明确产业发展细分领域、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创新应用场景机会和产业准入标准。今年8月份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鲁政办发〔2022〕13号)精神,重新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先后征求了省市推进起步区建设工作专班、市直有关部门、区县(功能区)和工信部信通院、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长城战略咨询等研究机构,以及比亚迪、中国电子、京东、国家电投等“链主”企业的意见建议,并逐一认真研究吸纳。《产业发展规划》及“四张清单”已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将打造“两核三组团”产业空间格局
《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坚持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空间聚集的“两核三组团”产业空间格局。其中“两核”指的是高端服务核心区和临空经济核心区,“三组团”指的是崔寨先进制造产业组团、桑梓店新材料产业组团以及孙耿太平绿色产业组团。 《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高端服务核心区以发展科创研发、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为主,重点支持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创企业,推动科创研发与金融服务业、总部经济与金融服务业融合发展。 临空经济核心区依托区内数十家高校科研院所,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济南综合保税区、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多家高水平产业载体,以及博世、大陆电子、福士汽车、日本丰藤、太古、比亚迪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航空运输及维修制造等产业领域。 崔寨先进制造产业组团以发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会展、氢能源为导向,依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产业园、黄河国际会展产业园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建设标准厂房、中试基地、职工公寓、商业街区等硬件设施,构建专业细分、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园区型产业园,全力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标杆示范区、国际会展经济新高地。 桑梓店新材料产业组团以桑梓智能岛、桑梓店制造园等一批特色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积极发展通信光纤、电磁屏蔽材料等光电信息领域重点材料,聚力打造先进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纤谷”。 孙耿太平绿色产业组团以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为导向,依托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绿色循环产业园、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建筑、节能节水环保装备产业,致力打造绿色循环示范区、智慧绿色园区全球样板以及全国节能节水环保产业新高地。 此外,起步区在科学布局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及商住配套设施的同时,秉持战略留白思维,为起步区未来布局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预留战略空间,为起步区实现可持续、爆发性增长保留更多可能性。
明确“6+4+2”的产业主攻方向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经济发展部部长(行政审批局局长)张小帆介绍,本次《产业发展规划》在起步区“3+1”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分三次产业进一步明确、细化出“6+4+2”的产业主攻方向。 “6”即二产的智能车、新能源、新材料、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 “4”即三产的新金融、新电商、新会展、泛航空; “2”即一产的现代种业和休闲农业,统筹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能源”:以氢能源为发展重点,聚焦氢能研发、应用等环节,依托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氢能企业,在氢气制备、存储、燃料电池等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多元氢能应用场景试验地,推进氢能在交通、能源、建筑等多领域推广示范。 “新材料”:瞄准光电信息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重点布局碳化硅、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以及通信光纤、电磁屏蔽等光电信息材料;通过构建全域绿色建设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布局一批新材料方向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中国芯”:将车规级芯片研发制造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聚焦基础材料、芯片设计、功率器件和分立器件制造等产业环节,导入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构建结构完整、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集中突破机器人应用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共性技术,重点发展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做强机器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 “元宇宙”:注重应用引领和场景驱动相融合,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智慧城市建设场景,大力引进元宇宙产业项目,加快集成电路、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元宇宙技术在多领域深度应用。 “新金融”:大力集聚各类金融机构,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促进金融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新电商”:依托起步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在线电商等领域发展,创新“产业+电商”发展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实现产业价值链提升。 “新会展”:围绕起步区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依托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强力招引国际性和国家级会展品牌,以“会展+”思维推动会展产业与重点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黄河流域会展举办首选地与国际会展经济新高地。 “泛航空”:突出济南商贸流通、综合物流、跨境电商发展优势,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以航空货运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为重点的航空服务业。 “现代种业”:以种业数字化发展推进品种选育、种子繁育、品种推广,延伸发展种业交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争创“北方种业之都”。 “休闲农业”:深度挖掘起步区自然风貌、特色农产品、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亲子农业、认养农业等休闲农业新业态。 张小帆介绍,目前,起步区主导产业、主攻方向明确坚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全面起势,3家世界500强、29家央企、35家省企相继入驻,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家电投氢能基地等141个高端优质项目先后落地,期待更多市场主体,选择起步区,创业起步区。
济南起步区将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同时,配套发布了《产业正面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机会清单》《产业准入机制》等“四张清单”。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斌介绍说,《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起步区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四张清单”是依据《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产业方向,为保障规划顺利落地实施而同步编制的配套措施,两者共同为起步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指引。
其中,《产业正面清单》梳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5个产业方向共计20个产业发展细分领域,对起步区招商引资起到指导作用,也将为各类市场主体产业项目落地起步区提供正面指引。
《重点产业示图》采用“产业链图谱+重点企业分布”的方式,通过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聚焦起步区关键领域短板,锁定国内外潜在目标企业,为起步区下一步推动“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提供了“挂图作战”的可视化指引。
《产业机会清单(第一批)》充分挖掘城市、产业领域中的场景开放合作机会,累计梳理了5个方面36个创新应用场景,对引导有关方面广泛参与起步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准入机制》则为起步区拟招引落地产业项目从产业导向、环保能耗、投入产出、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为起步区服务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依据,也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政策预期。
下一步,为了更好地使规划落地落实,济南起步区在“四张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搭建“8个1”工作体系,即一个产业领军人物、一个产业链主企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一个产业专业园区、一套产业支持政策、一支产业发展基金、一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一个产业链服务专班,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二是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详细制定未来三年的产业发展行动路线图、行动举措及行动目标,将起步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体系清晰、创新研发能力完备、新经济发展活跃、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为实现“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目标奠定产业基础。三是开展大桥组团示范区产业策划研究,充分研究大桥组团的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坚持放大优势、特色发展、打造生态、整体服务,为大桥组团产业发展确定因地制宜地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