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鲁软件园
2、齐鲁创新谷
3、济南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
4、综保区(北区)跨境电商产业园
5、济南浪潮思科产业小镇
6、虚拟现实产业基地项目
7、齐鲁交通信息有限公司齐鲁交通信息产业园项目
8、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项目
9、浪潮大数据双创中心项目
10、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中德智能制造实验室项目
11、谷歌体验中心项目
12、国惠安创智能物联产业园
13、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
14、中国科学院(济南)创新产业园
15、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
16、云媒讯猫智能化商业系统项目
17、八仙过海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项目
18、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多媒体技术体系项目
19、物联网智能室内空气管理系统云平台项目
20、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项目
21、山东蓝海领航互联网产业园
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
一、项目名称
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
二、园区(或楼宇)概况
齐鲁软件园成立于1995年11月,是享誉全国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是科技部1997年首批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齐鲁软件园先后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认定品牌。目前,园区已经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互联网应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智慧制造等四个产业领域形成了聚集发展的态势。已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软件服务产业集聚区、“中国软件名城”核心支撑园区,是山东省ICT产业核心聚集区。打造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建设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是园区加快产业发展的核心保障。目前,园区在载体支撑、技术平台、人才保障、金融助推、企业协作、激励孵化等六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树立了齐鲁软件园服务品牌,为园区产业的发展和聚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产业发展基础或定位
齐鲁软件园已形成以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智能输配电产业、北斗卫星应用集群为特色,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新领域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2016年底,园区聚集企业2400家,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850亿元,净利润101亿元,上缴税金71亿元,拥有发明专利数795件,获批重点研发和技术中心达84个,2017年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690亿元。
四、基础设施及配套情况
根据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发展目标,济南市高新区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园区”为发展目标,踏上了再次创业的新征程。按照高新区的战略部署和调整,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的服务范围覆盖到高新区中心区22平方公里,园区初步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区的阶梯载体建设模式,已建成20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济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将新增100万平米载体。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中国软件名城”济南的一张亮眼名片。
五、政府政策支持及服务
园区推行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全覆盖式服务,健全公共基础配套,营造国际化氛围,建设智慧园区,利用APP、服务外呼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打造畅通的企业服务渠道,构建了载体支撑、平台服务、人才保障、金融助推、企业协作、创新创业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园区投资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平台、量子通信研发平台、国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平台、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十二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打造零门槛开发环境。园区拥有各类金融机构达248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资金,有效缓解园区小微科技类企业贷款难题。园区运用国家、省、市、区四级人才政策,为企业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创建齐鲁软件园国际创新创业基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链条培育服务体系和国际化人才一站式创业环境。
2017年,响应济南市委、市政府建设“数创公社”、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战略部署,齐鲁软件园承担推动“数创公社”建设的重任。园区将抓住济南市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黄金机遇,大力发展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施优势产业“倍增”行动、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和园区企业“国际化”行动。力争2020年,齐鲁软件园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软件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聚集企业5000家,跻身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园区。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彬 联系电话:88878071
齐鲁创新谷
一、项目名称
齐鲁创新谷
二、项目简介
济南高新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区,2016年济南高新区发展空间拓展为318平方公里,开启了临空经济示范区、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的“一区两城两谷”建设格局。
齐鲁创新谷于 2015年底以飞地园区模式划入济南高新区,是济南市“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城市发展战略中“西进”的重要发展载体,同时也是济南市科教和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1.发展思路
高新区将创新谷与“齐鲁软件园”品牌联动发展,通过“承上启下自发”模式形成以科技研发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承上”,即抓住京沪产业转移的机遇和连接京沪的便捷交通优势,加快吸引京沪地区高端研发和企业资源进驻;“启下”,即发挥省会科教研发优势,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平台、技术支撑平台、融资平台,引进山东各地市和有关城市在济南建设分行业、分地区的研发中心; “自发”,即促进济南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产业化基地。
2.规划定位
依照“创新驱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思路,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生态化”的发展原则,将创新谷打造为“京沪经济走廊高端产业资源最佳承接地、济南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重要引擎、济南西部卫星城核心区”,建成集“工作、生活、休闲”三位一体的第四代高科技园区。
创新谷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2平方公里,按照4:4:2比例分配,其中40%为产业用地,40%为商住用地,20%为公共设施配套用地,真正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3.产业方向
创新谷重点发展五大产业:移动互联、数字创意、大数据应用、高端软件及服务外包和总部研发。
4.六大优势
交通优势:
高铁优势:创新谷孵化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千里京沪一日还。创新谷孵化器至济南西站仅20分钟车程,经京沪高铁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3.5小时。从而形成创新谷与京津、沪宁两地的“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
l 高速优势:项目周边有京台高速、济广高速、102国道、104国道等多条干道公路;
l 轻轨优势:济南市第一条轨道交通(济南西站至创新谷)于2015年初开建,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创新谷片区将成为整个济南市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西客站至创新谷仅需8分钟,创新谷孵化器门前即有一个站点“创新谷站”。
三、基础设施情况
创新谷内丹桂路以北已完成了三通一平,且依据产业发展逐渐递增的模式,将载体分三大类: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园区。
孵化器: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孵化器由三组“晶格”结构建筑组成,每组面积约16万平方米,孵化器主要为需求50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软硬件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目前1号孵化器已于2016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2号、3号孵化器已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12月竣工交付。
加速器:占地378亩,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统一规划,采取以楼宇为单位进行“联建”和“代建”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助力需求面积在5000-50000平方米的高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建大合新、普裕科技、九方创投等三个地块都已开工建设,其中建大合新一期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已于2017年12月交付使用。
专业园区:主要面向实力、有经验的企业集团和科技地产企业,投资建设特色产业子园区,完善产业链,做大特色产业集群。目前上海锐嘉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济南恒誉环保科技园、山东工研院、中国科学院(济南)创新产业园、建邦国际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银泰广场、山大中美产业园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其中济南恒誉环保科技园已于2017年完成征地,并预计2018年年中开始建设,2019年12月竣工;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计划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建设, 2019年底竣工。
创新谷的目标是建设科研办公生产类建筑500万平方米,吸纳从业人员2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建成“自然、生态、现代”的智慧新城。
四、周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情况
l 承接京沪产业转移,打造“京沪服务外包交互站”
作为初创期项目,创新谷孵化器招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迅速提升园区人气,而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汇聚,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园区人气不足的问题。
2017年创新谷孵化器重点引进知名服务外包、优秀电商企业近30家,其中不乏全球服务外包百强企业博彦、天津大宇宙,国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成都维纳、中国网库(国内最大的单品交易平台)、和君纵达、北京利达智通等。
同时,为满足服务外包、电商企业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谷首次提出并着手构建“产业教育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教育专业园区,设立济南乃至中国北方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年输出两万人才的培养规模。目前,产教园区已入驻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机构近10家,包括面向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北京安博、山东浪曦,面向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的山东网融、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山东新视觉、山东骏文,面向IOS、安卓系统研发人才培养的北京汇众益智、山东贝沃等。力争将创新谷打造成“京沪间的服务外包交互站”、“环渤海经济圈外包服务交付中心”和“世界知名服务外包基地”。
l 发挥济南省会优势,聚焦省内研发总部
随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提出和济莱协作区建设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省内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向济南聚焦。由此创新谷孵化器迎来了省内研发总部快速聚集的新局面,逐渐运作策划了以庆云华渠集团为基点的德州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集聚群、以天佑集团为翘板的济聊企业研发总部聚焦计划等项目。
五、相关政策
《济南高新区促投资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
《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
《济南高新区促外贸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
六、周边服务及生活配套情况
项目周边70平方公里内,有12所大校,在校师生达20万人,每年信息技术专业类毕业生可达1.3万人左右。大学大部分分布在大学路周边,这是山东工艺美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为创新谷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项目周边建有人才公寓,可提供5300套公租房,容纳2万人居住;同时建有11个高中低挡的住宅小区,已建成的有鲁商常春藤、紫薇阁、御龙湾、建邦原香溪谷等成熟社区,均价在6000-7000元/平米,可提供住房8000余套,居住人口可达2.5万人以上。
同时,项目周边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紧邻占地5176亩的济南园博园,内有湖面面积1440亩的长清湖。起源于泰山山脉的北大沙河水系穿湖(长清湖)而过,从南向北贯穿整个大学科技园片区。向南连接崮云湖(滨水休闲区),湖边建有18洞国际标准的黄金国际高尔夫球场。项目南邻五峰山旅游度假区,上面所述的崮云湖滨水休闲区及黄金国际高尔夫球场亦包含在其中。
七、联系方式
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 投资促进部 86527777
济南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
一、项目名称
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济南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
二、园区概况
大数据产业基地基于齐鲁软件园现有产业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新兴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成立于1995年11月,是成立最早的中国“四大软件园”之一,是科技部1997年首批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齐鲁软件园先后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认定品牌。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中国软件名城”济南的一张亮眼名片。
园区已形成以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服务、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智能输配电产业、北斗卫星应用集群为特色,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新领域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2016年底,园区聚集企业2400家,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850亿元。
三、产业发展基础或定位
以“铭盛大厦”作为大数据产业基地起步区,整合周围地块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不少于100万平米的产业载体,打造济南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快速形成产业聚集。项目依托现有的齐鲁软件园,建设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大数据产业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行业应用等公共技术服务。新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面向医疗、交通、金融、环保、教育、农业等应用方向聚集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济南市大数据产业定位为成为国际性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生产基地、大数据创新应用研发运营基地和大数据共享、流通和交易基地。
四、基础设施及配套情况
本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净用地67亩,总建筑面积39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万㎡。毗邻济南市中央商务区、龙奥政务中心、汉峪金融区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地块周边主要分布有高新区管委会、齐鲁软件园、银荷大厦、铭盛大厦、齐鲁医院东院、雅居园、国际会展中心等设施;基地周边中垠雅苑小区,南临新泺大街,东临舜华路,西临崇华路。
大数据产业基地现有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平台配置大数据计算服务器、高性能应用服务器、深度学习服务器,Hadoop、Tableau商业化大数据工具;平台底层操作系统采用CentOS7.3,CDH版本为5.12.2,并集成Apache Hadoop 2.6.0,Apache Sentry 1.5.1,Apache Spark 1.6.0 以及 2.1.0等工具。 五、政府政策支持及服务
平台面向园区大数据相关企业,可提供数据采集、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探索建模、多数据源机器自学习分析、海量数据挖掘、敏捷前端展现及商业智能等开发、测试环境,暂不支持运营项目。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剑 联系电话:0531-88876613
电子邮件地址:17789571@qq.com
济南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
一、项目名称
济南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
二、园区(或楼宇)概况
1.为高新区政府主导、综合保税区发展中心推动,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国际快递分公司运营的跨境电商产业项目。
2.一期位于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港源六路与港西路交叉口西南角港盛大厦;二期规划航天大道北侧,新机场北路东侧,综保区围网南侧。
一期位置
二期位置
3.投入运营后与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跨境电商发展及人才培育基地,全国跨境商贸物流“空、铁、水、公、邮”五式联运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三、产业发展基础或定位
定位:园区以“集约化生态链发展”运营模式,是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仓储、智能物流、快递通关、金融支付、人才孵化输出等为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园区,
招引目标:
1.跨境电商国内B2C知名企业
2.跨境电商省内B2C知名企业
3.跨境电商培训机构
4.适合做跨境电商孵化省内院校
5.跨境电商官方平台
6.济南高新区及省内外适合跨境电商产品供应商
7.省内产业集群
8.跨境电商知名进口企业
9.传统贸易B2B企业
四、基础设施及配套情况
主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展示交易区、配套办公等建筑、公寓、商务酒店等建筑。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基地形态、河流侧畔的环境条件、机场的环境特点,采用流线型空间设计手法,塑造“龙飞凤舞,灵跃腾翔”的象征意义。 主要服务功能:产业办公、展示交易、政府监管、商贸服务、生活配套。
五、政府政策支持及服务
1.济南高新区促投资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
2.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关于济南综合保税区促外贸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郭嘉伟 联系电话:18653999817
济南浪潮思科产业小镇
一、项目名称
济南浪潮思科产业小镇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华光光电四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四大产业群组,IT产品和服务已经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浪潮综合实力位列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第9位、中国IT企业前两位、中国自主品牌软件厂商第一位,浪潮服务器销量全球前四、中国第一,浪潮集团管理软件连续14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浪潮政务云服务连续3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浪潮是全国八家国家安全可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重点企业之一。
思科(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思科(纳斯达克代码CSCO)是全球500强、世界排名第五的互联网公司,2016年美国思科在中国广州注册思科(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IoE(万物互联)/IoT(物联网)业务的创新业务。思科(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建设并运营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集“产、学、研、商、居”于一体,是国内首个定位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年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全球领先的智慧城。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浪潮集团与美国思科公司在2016年合资设立,合资公司投资总额2.8亿美元,注册资本1亿美元,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和通讯领域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销售。是浪潮集团与思科公司合作的桥梁,项目落地的保障。
三、项目概述
由浪潮牵头,以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通信产业链为载体,借助思科智慧城市产业的经验,依托高新区的政策指引,在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共建产业园区——“济南浪潮思科产业小镇”。以网络通信为产业特色,聚集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拟引入的主要产业方向有:
(1)打造网络通信产业生态链:通过引进思科公司的先进技术及经验,吸引其全球合作伙伴投资,引入网络通信产品配套厂商。联合浪潮和思科的研发资源,设立云服务研发平台,网络通信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为建设网络通信产业链提供技术保障。
(2)发展智慧城市上下游产业:浪潮集团整合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合作伙伴的应用和产业资源;思科公司以万物互联创新技术为基础,以全球领先的思科智慧城市网络基础架构体系为平台,发展智慧城市所需的软硬件产品研发、组装、系统集成等业态。积极参与“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协助浪潮集团打造智慧城市样板项目。
(3)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建设投资:跟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网络设备的先进技术推广,设备生产等领域积极推进,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网络通信产业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化“一带一路”及相关业务平台,拓展在各国的市场份额。
(4)建设中小企业云:利用思科公司性能优越、安全便捷的网络技术,搭建中小企业无线网络接入云平台,企业协作办公平台,以及企业安全云服务平台等,积极推进山东省中小企业云平台建设。
(5)发展智能制造:借助思科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经验,搭建万物互联制造云,加快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支持山东省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6)建设双创中心和创新展示中心:依托浪潮和思科技术、人才的优势,一方面为创客提供网络通信、智慧城市等产业相关研发、分析平台;另一方面为创客提供数据资源、管理服务、信息化服务及创新培训等创业服务,扶持创客发展,培育网络通信、智慧城市创新产业。另外,通过建设创新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网络通信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以达到示范推广作用,并将创新展示中心建成济南市网络通信、智慧城市产业的展示窗口。
(7)培养网络通信、智慧城市产业人才:通过与高校、高职、技校等合作,以及开设网络技术课程等方式,培养网络通信、智慧城市等产业人才,为园区和济南市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预计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面积约1300亩,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约376亩。
四、市场发展空间
园区建成并投入运营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引入上下游优质企业上百家,园区将成为国内领先的网络通信产业聚集区和新高地。
五、合作优势分析(支撑条件)
1、政策优势:创新谷飞地划入高新区后,入驻企业将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上市奖励等各项政策和服务,入驻创新谷即进入国家级高新区。
2、人才优势: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研发和智力资源居全省之首,在中国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8位。创新谷人才培养区内有11所大学,省部级实验室28个,博士后流动站46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185个,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30余个,延伸专业60余个,在校师生近20万人,每年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毕业生1.5万人,为创新谷入驻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成本优势:济南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仅有京、津、沪地区的1/3,创新谷片区住宅均价5500元/平方米,是京、津、沪地区的1/6,人才相关的成本低廉,人才扎实稳定,流失率低。同时谷内建设近5300套公租房,可为入谷企业员工提供人才公寓。
4、交通优势:
高铁优势:创新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千里京沪一日还。创新谷至济南西站仅20分钟车程,经京沪高铁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3.5小时。从而形成创新谷与京津、沪宁两地的“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
高速优势:京台高速、济广高速、102国道、104国道等多条干道公路从谷内穿过;
轻轨优势:济南市第一条轨道交通(济南西站至创新谷)于2015年初开建,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创新谷片区将成为整个济南市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西客站至创新谷仅需8分钟。
5、服务优势:随着园区内项目建设的推进,创新谷发展中心正在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了服务创新创业的“五大平台”:
基础服务平台:协调与当地政府关系,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工商、税务、立项、审批等方面的问题。
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持作用,积极为建设企业、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协调各大银行与企业对接,推动银企战略合作,帮助入驻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校企合作平台:结合园区内11所高校资源平台,在人才服务、技术支持、硬件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促成校企合作。
政策支持平台:建立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政策扶持,并做好创新谷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孵化平台:在做好孵化器研发办公场所及设备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企业孵化培育,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政策宣传、信息技术推广、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等服务。
6、环境优势:
创新谷南邻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西依国家级“济西湿地公园”,坐拥5176亩的国际园博园,湖面面积1平方公里的长清湖和占地1000亩的崮云湖两大自然水域风景优美,徕佛山、马鞍山及泰山山脉坐落其中,泰山北大沙河水系穿谷而过。群山环绕,碧水相连,山水园城融为一体,宜居宜业。
六、合作方式
1、项目类别:新建
2、合作方式:独资
七、联系方式
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 投资促进部 孟宪克 86527795
虚拟现实产业基地项目
一、项目名称
虚拟现实产业基地项目
二、项目简介
2017年初,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创新谷挂“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的牌子,并将“数字媒体技术平台”迁入创新谷,吸引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字创意相关产业聚集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已累计投入5000万元,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免费使用的方式,支持域内企业研发生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正是基于以上软硬件条件环境,目前已经有科明数码、新视觉、北京中鼎恒信、汇众益智、世博动漫、志诚游戏专修学院等10余家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及培训机构已经入驻创新谷片区。
为抓住虚拟现实产业爆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创新谷与齐鲁大学科技园战略合作优势,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提出打造全国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基地。
该基地一期计划投资1亿元,依托现有的创新谷一号孵化器,打造5000平米专用研发办公空间,为企业聚集发展提供硬件平台。在基地内建设研究创作、产业化、产业孵化、IP交易、产品展示、信息交流、体验等中心,适应不同虚拟现实企业的需求,推动园区虚拟现实产业特色化发展。另外,推动济南市和高新区制定专门的虚拟现实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房租补贴、融资扶持、人才培养、优秀项目奖励等扶持基地内企业成长壮大。
项目二期计划3-5年内,投资10亿元建成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的虚拟现实产业园。主要面向高成长虚拟现实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推动企业加速成长,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片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
预计在2-3年内,引入3-5个龙头企业,引进80家左右优质VR企业,建成一个“百亿产业群”。将创新谷建设成国内一流VR产业园区,打造济南市的又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交通优势:
l 高铁优势:创新谷孵化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千里京沪一日还。创新谷孵化器至济南西站仅20分钟车程,经京沪高铁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3.5小时。从而形成创新谷与京津、沪宁两地的“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
l 高速优势:项目周边有京台高速、济广高速、102国道、104国道等多条干道公路;
l 轻轨优势:济南市第一条轨道交通(济南西站至创新谷)于2015年初开建,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创新谷片区将成为整个济南市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西客站至创新谷仅需8分钟,创新谷孵化器门前即有一个站点“创新谷站”。
三、基础设施情况
本项目一期产权所属单位:济南高新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山东联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使用运营权所属单位: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
本项目一期落地创新谷孵化器一号楼,孵化器外形借鉴晶体晶格的六边形科技元素(亦可将其看为苯环、通讯蜂窝等形式),兼具采光、通风、集约利用土地等多种优势,设计主楼17层,裙楼5层,其中裙楼1、2层为商业。建筑物呈品字形布置,不但创造出流动、通透的城市空间,而且创造出“围”且“透”的庭院空间,每组建筑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日照、通风和景观。品字形的塔楼布局,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效果,塔楼之间退让出一个正六边形广场空间。
项目沿海棠路及芙蓉路设两处出入口,沿建筑物四周设环形道路。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建筑的分布,本项目采用地上及地下停车的方式,共设置停车位1180个,其中地上停车位150个,地下停车位1030个。道路及地上停车面积约为28000平方米。
项目绿化景观面积约13420平方米。
四、周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情况
l 承接京沪产业转移,打造“京沪服务外包交互站”
作为初创期项目,创新谷孵化器招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迅速提升园区人气,而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汇聚,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园区人气不足的问题。
2017年创新谷孵化器重点引进知名服务外包、优秀电商企业近30家,其中不乏全球服务外包百强企业博彦、天津大宇宙,国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成都维纳、中国网库(国内最大的单品交易平台)、和君纵达、北京利达智通等。
同时,为满足服务外包、电商企业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谷首次提出并着手构建“产业教育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教育专业园区,设立济南乃至中国北方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年输出两万人才的培养规模。目前,产教园区已入驻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机构近10家,包括面向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北京安博、山东浪曦,面向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的山东网融、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山东新视觉、山东骏文,面向IOS、安卓系统研发人才培养的北京汇众益智、山东贝沃等。力争将创新谷打造成“京沪间的服务外包交互站”、“环渤海经济圈外包服务交付中心”和“世界知名服务外包基地”。
l 发挥济南省会优势,聚焦省内研发总部
随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提出和济莱协作区建设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省内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向济南聚焦。由此创新谷孵化器迎来了省内研发总部快速聚集的新局面,逐渐运作策划了以庆云华渠集团为基点的德州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集聚群、以天佑集团为翘板的济聊企业研发总部聚焦计划等项目。
五、相关政策
《济南高新区促投资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
《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
《济南高新区促外贸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
六、周边服务及生活配套情况
项目周边70平方公里内,有12所大校,在校师生达20万人,每年信息技术专业类毕业生可达1.3万人左右。大学大部分分布在大学路周边,这是山东工艺美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为创新谷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项目周边建有人才公寓,可提供5300套公租房,容纳2万人居住;同时建有11个高中低挡的住宅小区,已建成的有鲁商常春藤、紫薇阁、御龙湾、建邦原香溪谷等成熟社区,均价在6000-7000元/平米,可提供住房8000余套,居住人口可达2.5万人以上。
同时,项目周边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紧邻占地5176亩的济南园博园,内有湖面面积1440亩的长清湖。起源于泰山山脉的北大沙河水系穿湖(长清湖)而过,从南向北贯穿整个大学科技园片区。向南连接崮云湖(滨水休闲区),湖边建有18洞国际标准的黄金国际高尔夫球场。项目南邻五峰山旅游度假区,上面所述的崮云湖滨水休闲区及黄金国际高尔夫球场亦包含在其中。
七、联系方式
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 投资促进部 86527777
齐鲁交通信息产业园项目
一、项目名称
齐鲁交通信息有限公司齐鲁交通信息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齐鲁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是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16年4月1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6亿元,预计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5亿元,纳税超过5000万元。未来五年信息公司业务将实现飞速增长,根据公司规划,2018-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将按照16亿元、24亿元、35亿元、48亿元的速度进行增长。公司将围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及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热点,打造融顶层设计、系统集成、软件研发、智能制造、运维管理、解决方案于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商。
三、合作项目概述
公司在创业服务中心片区征地约80亩,建设智能交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
智能交通产业园项目是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以智能交通与安全、轨道交通及其他高新技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园将以智慧交通产业为主导,以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相关产业为支撑,致力于建立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智能交通产业链研发基地。
产业园计划分为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档案阅览与产品展示中心、轨道交通科技展示中心等几大功能模块。
1.研发中心。以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为主,集中各行业研发力量,打通行业壁垒,构建信息公司跨行业的综合性研发平台,实现“跨界”及跳跃式发展。
2.大数据中心。构建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大数据中心、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政务、智能交通运营、智慧公众服务,提供出行信息、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等。
3.档案阅览与产品展示中心。拟建设齐鲁交通档案资料中心、山东省内科学技术类图书阅览室、信息产业展示中心。
4.轨道交通科技中心。正牵头成立济南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场换产业,促进济南市轨道交通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智能交通产业园建成后,将不断聚集、开发、优化智慧交通产业链资源,助推山东省智能交通产业链上特色专利项目孵化、加速。三年内,预计实现产业投入过百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约30亿元,利润约2亿元,上缴税费约1亿元。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信息公司于2016年6月正式运营,当年即实现含税收入1亿元,利润1,016万元,上缴税费415万元;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实现利润2,500万元,上缴税费约1,500万元;三年内,入园产业预计实现产业投入过百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30亿元,利润2亿元,上缴税费约1亿元,预计亩税收过百万元。
五、合作方式
1.项目类别:新建
2.合作方式:独资
3.请注明项目实施周期:施工工期不超过24个月。第一年建成总建筑规模的60%。具体依据济政发[2016]23号文件规定,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以该合同约定为准。
初步规划建设计量与检测设备生产配套中心5万平方米,研发中心2.5万平方米,数据中心1.5万平方米(配置3000个机柜,容纳约10万台服务器),计量检测配套功能中心1.5万平方米,档案阅览与产品展示中心1.5万平方米,专家公寓2.5万平方米。
研发实验室、厂房、数据中心等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外立面均为高端玻璃幕墙,按照山东省最高端的研发中心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开发。
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其中:不动产投资3.5亿元以上,设备投资1.5亿元以上。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邹峰 联系电话:15589995522
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项目
一、项目名称
上海锐嘉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锐嘉科集团成立于2006年7月,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为一体专业提供移动智能终端整机方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业方向为智能硬件产业,是国内排名前五的手机ODM方案公司,2016年ODM产品预计产销量可达1200万台,公司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美洲、欧洲、非洲等市场;自有品牌有“青橙”N2、N3、M4等时尚机型和VOGA系列手机、三防系列机型,2015年自有品牌手机产销量达300万台,预计2018年可突破1000万台。
集团目前有1000多名专业技术研发人员,85%以上员工为本科、硕士、博士学历。 集团在南方拥有广东惠州、贵州贵安两大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工厂面积超过20万平方,年手机生产能力达1000万台。
集团下设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锐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锐泰科(惠州)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西部青橙(贵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其中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2.25亿元,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5亿元。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超50%,2015年集团销售收入为35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
三、项目概述
项目充分利用济南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打造移动智能产业,建设北方区的移动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基地与营销中心、财务中心,同时引入产业链上下游(芯片设计、智能设备硬件设计、移动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手游APP开发等)企业和团队入驻,建设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形成移动智能设备及应用的开发、推广和服务的平台,共同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移动智能产业基地,搭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移动智能生态系统,推动济南、山东乃至北方区的移动智能产业的发展。
山东移动智能产业园项目拟用地203亩,选址在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加速器二期地块,整体规划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
四、市场发展空间
1. 此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引入,从国家、省市层面还未有移动智能产业针对性政策细则出台;
2.行业发展空间预测:产业园建成后可解决2万人就业,实现总产值120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金约2.5亿人民币,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
五、合作优势分析(支撑条件)
1.政策优势:创新谷飞地划入高新区后,入驻企业将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上市奖励等各项政策和服务,入驻创新谷即进入国家级高新区。
2.人才优势: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研发和智力资源居全省之首,在中国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8位。创新谷人才培养区内有11所大学,省部级实验室28个,博士后流动站46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185个,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30余个,延伸专业60余个,在校师生近20万人,每年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毕业生1.5万人,为创新谷入驻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成本优势:济南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仅有京、津、沪地区的1/3,创新谷片区住宅均价5500元/平方米,是京、津、沪地区的1/6,人才相关的成本低廉,人才扎实稳定,流失率低。同时谷内建设近5300套公租房,可为入谷企业员工提供人才公寓。
4.交通优势:
l 高铁优势:创新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千里京沪一日还。创新谷至济南西站仅20分钟车程,经京沪高铁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3.5小时。从而形成创新谷与京津、沪宁两地的“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
l 高速优势:京台高速、济广高速、102国道、104国道等多条干道公路从谷内穿过;
l 轻轨优势:济南市第一条轨道交通(济南西站至创新谷)于2015年初开建,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创新谷片区将成为整个济南市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西客站至创新谷仅需8分钟。
5.服务优势:随着园区内项目建设的推进,创新谷发展中心正在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了服务创新创业的“五大平台”:
l 基础服务平台:协调与当地政府关系,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工商、税务、立项、审批等方面的问题。
l 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持作用,积极为建设企业、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协调各大银行与企业对接,推动银企战略合作,帮助入驻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l 校企合作平台:结合园区内11所高校资源平台,在人才服务、技术支持、硬件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促成校企合作。
l 政策支持平台:建立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政策扶持,并做好创新谷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l 企业孵化平台:在做好孵化器研发办公场所及设备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企业孵化培育,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政策宣传、信息技术推广、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等服务。
6.环境优势:
创新谷南邻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西依国家级“济西湿地公园”,坐拥5176亩的国际园博园,湖面面积1平方公里的长清湖和占地1000亩的崮云湖两大自然水域风景优美,徕佛山、马鞍山及泰山山脉坐落其中,泰山北大沙河水系穿谷而过。群山环绕,碧水相连,山水园城融为一体,宜居宜业。
六、合作方式
1.项目类别:新建
2.合作方式:独资
七、联系方式
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 投资促进部 王涛 86527778
浪潮大数据双创中心
一、项目名称
浪潮集团浪潮大数据双创中心
二、项目单位简介
浪潮集团基于其在大数据技术及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探索出“公司+创客”业务发展模式:即围绕“数据生产-数据交易-数据应用”的产业链条,以浪潮天元数据网和50PB的数据储备为依托,支撑A创客(数据应用)和B创客(数据生产)创新创业,形成完善的大数据双创生态。作为大数据双创生态的物理载体,浪潮大数据双创中心充分利用浪潮集团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入驻创客提供办公场地、技术工具、教育培训、数据资源等服务,打造济南市大数据产业生态。
三、合作项目概述
1、汇聚数据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基于浪潮集团“公司+创客”模式,依托天元数据网和天元数据库,五年内在济南市发展大数据创客5000人,其中,A创客(从事数据应用开发)2000人,B创客(从事数据采集)3000人,B创客采集整理数据资源4800万条,搭建20个数据所,汇聚30PB数据,整理行成8大类、120小类数据资源。
2、带动就业、促进创业
未来五年内,将为济南市引进大数据企业100家,孵化大数据企业300家,带动2000人开展大数据创业;培养大数据相关人才5000人,带动就业2万人。
3、盘活数据资源,构建数据生态
通过建设大数据流通与交易平台,搭建高效、便捷、开放的大数据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推动政府、企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开放、流通和应用。开展透明可信数据交易、数据隐私与安全、政企数据融合应用、互联网数据加工处理、创客数据供需匹配、数据质量评估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等工作。推动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进步,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构建济南市大数据生态。
4、带动企业发展,形成数据产业
未来五年内,济南市大数据企业将达到5000家,逐步形成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技术研发为主体的全产业链;大数据流通与交易平台每年大数据交易规模达到5亿元,带动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五年内在济南市发展大数据创客5000人,其中,A创客(从事数据应用开发)2000人,B创客(从事数据采集)3000人,B创客采集整理数据资源4800万条,搭建20个数据所,汇聚30PB数据,整理行成8大类、120小类数据资源。
未来五年内,将为济南市引进大数据企业100家,孵化大数据企业300家,带动2000人开展大数据创业;培养大数据相关人才5000人,带动就业2万人。
五、合作方式
1、项目类别:新建
2、合作方式:独资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召华 联系电话:18805318826
山大华天软件中德智能制造实验室项目
一、项目名称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中德智能制造实验室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简称:华天软件)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总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2117号铭盛大厦,拥有员工近500人,华天软件专业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咨询、研发、服务和系统集成,位列国内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行业前三名,汽车行业的自主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
华天软件专注于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核心业务由三维CAD、PLM和供应链平台三大板块组成,为制造企业提供从需求规划、设计、工艺、生产制造、供应物流、质量检测、售后维护、协同化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PLM)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三维CAD/CAM(设计/制造)系统SINOVATION、三维工艺规划系统SVMAN、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协同项目管理系统CO-PLAN、协同制造管理系统CMMP、制造执行系统MES、数字化工厂仿真系统SVDF等,具备业内最完整的产品线,可提供制造业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华天软件在全国培育了千余家用户,形成多个汽车、模具、轴承、专用设备等极具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具、机械设计制造、航空航天,3D技术在3D打印、数字化医疗、机器人、建筑BIM、珠宝等领域发挥核心基础作用,成为实现工业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必要支撑。并在北汽福田汽车、奇瑞汽车、潍柴动力、华晨汽车、江淮汽车、雷沃重工、小松(中国)、LYC洛阳轴承、东风模具等行业内领军企业得到典型应用。华天软件代表了国家工业基础软件的先进水平,是支撑我国智能制造的核心厂商。
国际合作方面2008年天软件与日本UEL在三维CAD开发上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法国DATAKIT公司合作数据转换方面的研究与市场推广,与德国RACOONDA公司、荷兰Trip 3D公司建立SView软件在欧洲推广的合作关系。
三、合作项目概述
1、建设项目规划内容
德国研究机构在工业4.0的相关技术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在部分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如CPS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实紧随其后,从国家战略角度,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更希望与德国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机构对接,利用研究成果将中国企业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升到更高层次。
基于此,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Chemnit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UC)工业科学与工厂系统研究所(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s and Factory Systems,IBF)拟在济南市合作共建中德联合智能制造实验室(United Smart Manufacturing Lab,USML)(简称联合实验室)。在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利用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共同推进本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
联合实验室将是第一个中国企业与德国高校实验室合作的智能制造实体实验室,华天软件与IBF将深度合作,共同研究面向区域、省乃至全国甚至全球的智能制造技术。
(1)联合实验室将引入IBF高水平的智能制造技术、结合华天软件现有软件系统,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并最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面向生产制造全业务过程的解决方案。
(2)联合实验室承担能力进阶培训任务,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联合实验室还将根据制造业企业改造升级优化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和咨询培训服务。
(3)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学研培体系,华天软件消化吸收国内外高校研发的顶尖技术,逐步进行产业化,使得华天软件能真正成为智能制造领域中的高端企业。
(4)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引入资本,逐步孵化出面向各个技术方向、行业方向的小微企业,扶持逐步做大做强。
2、建设规模
建设用地厂房、办公场地面积约1500平米
3、当前具备的建设条件
自2009年开始,华天软件开始探索智能制造领域业务,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轻量化浏览器SView,支持设计模型轻量化浏览、虚拟装配、移动终端运行等功能。自2015年,开始涉足数字化工厂领域,参与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承担数据实时驱动3D仿真系统的研发,在SView上基于数字孪生概念,搭建了虚拟仿真系统,系统可以对设备(加工中心、工业机械手臂、AGV小车、立体仓库、装配传送带等)进行仿真。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现场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将参数反馈到系统中。系统根据反馈,使整个生产线的设备与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的同步运动展示。该仿真在2016中国国际智能制造大会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期间得到科技部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华天软件虚拟仿真系统得到了航天科技集团相关科研单位的关注,期间先后与北京卫星制造厂、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针对航天小批多品种的生产特点,打造了了小批量多品种混线生产虚拟验证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重点解决对装配生产线规划方案进行前期的评估,并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进行优化,需要基于系统仿真技术建立一套生产虚拟验证系统,降低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合理而需要重新安装的风险,保证生产线能够在进行小批量多品种混线生产时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生产虚拟验证系统充分运用当前工艺布局规划中的多项技术,如路径规划、碰撞检测、优化布局、工位规划等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在虚拟生产线规划系统中,采用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系统采用虚拟模型代替实际设备进行试验,对其工艺流程和主产节拍进行计算和评估,得出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华天软件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具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在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IBF是德国工业4.0应用技术研究的五大高校实验室之一,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数字化工厂实践实验室(即IBF的EDF实验室)在数字化工厂建设中,产出了不少高端的技术,如增强现实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技术、智能传感器在M2M中的应用技术、机器人安全眼技术、AGV物流小车自动运行和预警技术、工厂布局仿真优化技术等。德国IBF注重技术研究,华天软件的优势是成果转化。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总额约4500万人民币,申请区财政拨款1500万。
5、项目产品情况
可具体描述介绍产品的基本功能、独特性、先进性、相比竞争对手的优势、典型应用等
介绍产品目前所处的开发阶段、已取得的技术成果、专利、研发投入等
项目生产方式如建厂生产,委托生产或其他方式,主要工艺,原材料供应等、所需设施、人员保障,所需载体的面积和技术要求等。
Egonller教授带领的IBF技术专家团队,拥有先进的“工业4.0”试验与数字化工厂。基于对未来生产构架以及制造业中先进工厂概念模型的深刻认知,专长于企业工厂系统布置规划与设计、工厂过程优化、数字化建模与仿真以及工厂能源资源有效性优化。2016年初,该专家团队被列为德国五大“工业4.0”重点实验室团队,是萨克森州乃至德国“工业4.0”领域中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团队之一。
IBF团队拥有20几位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上百项欧盟(EU),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资助的重大重点项目。此外,其试验与数字化工厂团队与工业产业界联系十分密切,为宝马、保时捷、大众、Bosch、西门子、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大型企业及当地中小型企业解决了众多生产系统布置设计及过程优化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结合工厂实际问题,通过试验与数字化工厂中硬件的重组,找出问题,并通过该“工厂原型”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验证,从而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
基于试验与数字化工厂中硬件的应用与展示,IBF团队在当地乃至整个德国的企业“工业4.0”基础及相关技术培训及“能源资源有效性”等专项培训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与AIM(欧盟工业管理协会)、SoCol Net (合作网络协会) 、VDI(德国工程师协会)、 IIE(全球生产力与效率专业协会)、HAB(科学与运营协会) 、 ASIM(工作单元仿真协会)、BVL (联邦物流协会)等专业组织与协会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并在当地IHK(商会)的协助下,完成了上百家企业的展示与培训项目,目前掌握相关技术有以下:
1) Vistable工厂设计技术 (二维设计+三维展示+移动设计端技术)
Vistable是一种二维设计与三维展示相结合的设计软件。适用于企业整体设计及工厂内部的系统布置设计。该软件为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工厂运营与管理系自主开发。在VISION的基础上,二维设计软件具有自主开发的实体工具包,对使用人员的专业软件水平要求不高。通过VISTAble的应用,即使是一个普通的车间操作工人,也能很方便的参与到方案具体设计。二维设计加上三维展示,可以让整体的设计更为清晰。本软件还在物流分析基础上,对工厂布置设计具有初始的性能评价功能。
另外,更新版本的vistable色彩设计更独到,场景更贴合实际。新版vistable还可以方便的加载到手机端或者IPAD等移动设备,让设计师们能在实际环境中,通过移动设备应用,直接输入设计方案或实现原有方案的改进。
便捷,方便,使用者能很快入手,是vistable的最大优点。
2)数字化工厂模拟仿真及评价技术
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工厂运营与管理系在此软件应用的基础上,拓展其应用范围,为很多企业提供了设计咨询项目。该软件对设计者的软件编程能力要求较高,是专家级的编程设计软件。通过对每个程序或者工位的设计与模拟仿真,软件能提供工位设计及过程改进方案。通过软件内部系统的评价分析,相应的方案也能得到全面验证。因此,通过仿真验证的方案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通过数字化工厂仿真的应用,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工厂运营与管理系曾为德国知名的大众狼堡总公司提供总装试验布置及改进方案设计。
3) AGV自动导向小车技术,机器人技术;虚拟与现实结合技术
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工厂运营与管理系AGV自动化小车技术,不仅涉及小车的运作轨道及定位,更在小车与操作工人之间直接的息传递及互动等方面实现了很大成效。低成本,高效能,一直都是我系自动化导向小车技术研究的精神所在。通过在简单的自动化导向车的应用,编程设计,实现其附加性能拓展。更实现小车的安全提示,错误自动提醒等功能 (e.g.小车能自动将运作过程的错误分选,发送至操作工手表等移动设备端口)。
双臂机器人技术是德国大众集团装配线配件供给项目设计与改进的结果。该双臂机器人,通过数据编程及应用,实现自主协调运作路线并精确的实现零配件的配送。另外,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技术,我所对双臂机器人操作有着精确的定位。同时,通过虚拟区域安全提示的定义,大大提高了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4) 大数据实时采集,分选,传输与决策支持技术
大数据实时采集,分选,传输与决策支持技术是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工厂运营与管理系与慕尼黑技术公司协作设计而来的。该技术在Sophie项目基础上,对生产线数据实时收集,并根据工位职能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选,将分选数据即时的传输到各个职能方。
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与分选,该技术实现了机器报错等信息筛选,对生产线中出现的错误自动实现初步分选,并将信息传送到相应的维修或者负责部门。机器报错功能也实现了与便携手机及手表等的连通,通过短信或者信息提醒功能,即时的将信息传送到负责人。
5) 能源有效性及相关的培训技术
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工厂运营与管理系通过对能源有效及节能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德国大众等诸多大型企业的生产线节能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咨询。此外,还建立了一整套与现实相结合的节能培训方案。该方案通过能效界定,能耗卡设计,能耗评价等技术,已在德国企业家培训中经过了多次实践,给企业带来节能意识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节能方案与执行建议。
华天软件相关方向拥有软件著作权40余项,发明专利2项,注册商标1项,在实验室搭建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上拥有成熟的软件技术。
1、数字化工厂设计
研究数字化工厂设计与构建技术,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源(设备、厂房、人员、物料等)进行建模、布局设计、仿真和优化。
1)数字化工厂建模
完成生产线、设备(机器人、数控中心、AGV小车等)、运维工具等设施的三维建模。支持Pro/E、SolidWorks、CATIA、NX、SINOVATION等各种主流CAD各版本数模的数据读取。在保证模型质量的前提下,完整转换主流三维CAD软件(Pro/E、SolidWorks、CATIA、NX、SINOVATION等)模型,并提供SVL轻量化格式,压缩比可达1:10~1:50。
数模转换比对
2)生产线布置与展示
利用二维界面进行模块化生产线布置,支持多生产场景的柔性布局。将三维模型以简化图形的方式在二维界面上进行摆放、移动、旋转等操作,使其到达所需的位置。利用三维界面进行生产线展示,可以查看生产线布置情况,配合二维完成生产线布置。
3)生产线仿真
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等全部流程的模拟和仿真。可仿真的设备包括加工中心、工业机械手臂、AGV小车、立体仓库、装配传送带、运维工具等。
2、实时监控与运维
基于工厂、生产线、运维工具的真实三维模型以及MES实时数据,开展生产线、工位、设备的实时数据仿真,并提供可视化的运维服务。
1)实时监控
通过数据采集技术,实时采集远程设备的工作数据信息,并经过网络传输,通过远程监控的仿真界面进行同步显示,以供远程故障排查或监控用。同时,通过车间可视化终端可以实时跟踪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及纠正,增强MES系统对生产的控制能力。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全部数据信息完整的与生产控制过程进行结合,从而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
• 实时仿真:通过与MES数据的集成,通过动画展示和控制生产线、设备的运行,并通过位置定位的动画控制,展示AGV小车、物流的位置及运行轨迹。
• 综合监控:实时展现生产线或设备的故障、能效、运行等数据,实现过程数据漫游与监控。
2)运维管理
引入交互式三维虚拟维护与验证技术,在设计阶段将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三维数字模型放入虚拟环境中,以虚拟维护代替昂贵的实物样机,模拟维修、维护工作过程。支持与PLM、IETM、VR等数据系统的集成应用。
维修工具库/动画制作:为满足虚拟维护的需要,Sview提供丰富的维修工具库,含常用呆扳手、梅花扳手、内六角扳手、十字/一字螺丝刀等,可满足客户基本需要,客户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添加维修工具。利用工具库对设备的维护过程虚拟维护,录制维护动画,对实机维护过程进行指导,提高维修效率及准确性。
故障热点添加:维修维护的终极目标就是分析故障原因,消除问题,利用Sview PC端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原因添加到模型中,当遇到故障时,我们只需要搜索相关的部件或者故障代码,就可以轻松找到解决的办法,高效快捷。利用Sview可以将故障消除的动画进行关联,指导维修维护的过程。
3、综合分析及优化
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与仿真系统给出的仿真结果及其各种预测数据,分析虚拟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潜在的优化方案等,进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
系统在模型运行过程中记录了所有设备的所有状态(工作、等待、阻塞、故障等)的时间数值,以及设备加工产品的个数。如设备利用率、单条模型生产线的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对比、单个设备的加工能力、设备状态的时长及时间比例、模型瓶颈分析等,并提供平面和立体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多种图形图表,支持数据与图表混合的统计报表。
• 生产瓶颈分析:根据现场的布局和各设备的工作效率、生产节拍等内容,系统自动计算出瓶颈工序,找出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 设备分析:可以对设备使用率、残次品率、设备故障率、生产时间等进行分析。
• 人因分析:对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考虑人的失误与风险的后果,揭示系统的薄弱环节。
• 物流评估及优化:包括原材料的物料分析、产成品的物料分析、在制品的物料分析,并对物流的运行轨迹进行优化。
4、多模式浏览与人机协同
研究建立面向智能制造的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人与生产线在虚拟环境下的互动,支持多用户协同、人机协同、远程操作、设备维护、工艺调整等。
1)多模式浏览
除了PC端浏览,系统还支持移动端展示。移动终端是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现场电子展板等电子设备对数字化工厂、各类仿真的展示,实现信息的实时可视化。通过移动端,实现信息联网,在车间任何位置都可以查询、下载、浏览BOM、零组件、工艺卡片、三维工艺模型及仿真。
2)漫游浏览
系统不仅可以直接导入外部的3D图形,并且采用了与先进的视频游戏相同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任意使用全景、局部放大、侧面、反面等漫游模式及行进路径进行飞行漫游,不仅能够对整个生产线运转情况有宏观的把握,而且对单个工位特别是瓶颈工位能够重点局部放大。通过飞行漫游功能,直观显示生产流程运行情况,能够帮助建模工程师快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触摸屏方式漫游,漫游方式包括:1)自然漫游:实现以第三人称角度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漫游; 2)自动漫游:可设置漫游路线,并以第三人称角度进行自动漫游; 3)互动漫游:可自定义规划漫游路线和地点。
3)VR/AR浏览
在数字化工厂布置、实时监控、设备运维过程中,支持VR/AR方式的浏览和互动,包括设备的移动、实时信息查看与操作、多用户协同、远程操作等。支持交互式操作“上、下、左、右、放大、缩小”沉浸式浏览工厂的全景及总装车间各个设备细节。支持漫游路径定义及滚动式播放,支持漫游过程中辅助解释,如声音、视频等。支持多摄像头的漫游视角定义与视图切换管理。
4)VR/AR协作
结合人体工效学,研究人机互动因素并进行优化,实现手势、语言等人机交流新方式,并应用于生产线浏览与布局、实时监控、设备维护等环节。
6、项目生产方式
通过引进IBF的智能制造相关的解决方案、软件及其他技术,在服务中心进行技术验证的同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本区域内制造业企业。本项目实验室研发产品将以联合研发的方式组织生产,由华天软件和IBF共同成立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产品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定义、开发设计及编码实现工作。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1、行业前景分析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必将有大量的厂房、设备、技术等改造升级优化的需求,联合实验室提供的产品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中德联合智能制造实验室旨在打造一个顶级的工业4.0试验与数字化工厂,在此基础上,建立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快速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三年内,预期该项目产生如下效益:
(1)服务于区域内乃至全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其智能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给高新区制造企业提供咨询及解决方案,预期服务30余家企业。
(2)利用实验室虚拟和物理平台提供培训,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给高新区制造企业提供培训服务,预期服务60余家,培训专业人数300余人。
(3)通过技术引进和成果转换,提高本土高端工业软件制造商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外包和基金资产,孵化或扶持创业型企业或个人,提高领域内的整体创新能力,孵化20家小微型科技企业。
(4)促使德国高校实验室采用或合作开发技术平台,服务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制造业企业,扩展产品和技术出口渠道,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5)为中德双方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专家及组织机构提供“智能制造示范” “工业4.0”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中德双方在智能制造2025和工业4.0领域合作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发展。
(6)通过技术更新,不断提升实验室水平,预期申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项目6项。
2、财务分析
对本项目四年盈利预测见下表
序号 |
项目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1 |
营业收入 |
1000 |
1500 |
2500 |
4000 |
6000 |
2 |
成本费用 |
900 |
1200 |
1800 |
2500 |
3500 |
3 |
营业税金 |
20.4 |
30.6 |
51 |
81.6 |
122.4 |
4 |
利润总额 |
79.6 |
269.4 |
649 |
1418.4 |
2377.6 |
5 |
所得税 |
10.348 |
35.022 |
84.37 |
184.392 |
309.088 |
6 |
净利润 |
69.252 |
234.378 |
564.63 |
1234.008 |
2068.512 |
7 |
净利率 |
6.93% |
15.63% |
22.59% |
30.85% |
34.48% |
五、合作方式
1、项目类别:扩建
2、合作方式:联合研发合作
3、实施周期: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包括筹备期、建设期为1年,试产期和量产期为1年。
(1) 职工工资及福利
本项目预计聘用劳动定员50人(含拟聘参加项目研发的专家与临时人员),其中管理与行政人员2人,市场销售人员6人,技术服务人员8人,研发人员34人,年工资及福利费650万元,其他年份按照人员定员数与工资浮动进行计算。
(2) 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5年,残值率5%,年折旧费200万元。
(3) 其他费用
场地相关费用为1500平方米办公场所的场租、水电、物业、带宽租赁、设备维护费用等,详见下表。
实施周期内的经费人力安排情况表如下:
序号 |
年份 |
建设期1年 |
经营期1年 |
||
项目 |
上半年 |
下半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
1 |
建筑工程费 |
0 |
0 |
0 |
0 |
2 |
折旧费 |
100 |
100 |
100 |
100 |
3 |
开发费 |
360 |
500 |
300 |
400 |
4 |
测试费 |
50 |
80 |
60 |
90 |
5 |
示范推广费 |
50 |
150 |
200 |
200 |
6 |
管理费 |
10 |
10 |
10 |
10 |
7 |
人工费用 |
325 |
325 |
325 |
325 |
8 |
其他费用 |
80 |
80 |
80 |
80 |
|
合计 |
975 |
1245 |
1075 |
1205 |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魏松/靳化振
联系电话:18615530101/18653147170
微信号:hoteamsoft519
谷歌体验中心项目
一、项目名称
谷歌体验中心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Google AdWords体验中心”项目是谷歌公司新开发的一个战略性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品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中国企业跨境贸易能力,通过谷歌的大数据挖掘及互联网技术,帮助中国企业精准定位营销海外市场,量身定制针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Google AdWords体验中心”由山东百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已于2017年12月5日开业。
三、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预测
1.优势互补。谷歌希望能将济南市政府在政府部门规划协调、政策促进、管理服务等职能优势与谷歌上海的技术网络、人才信息、市场经营等企业优势进行有效对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2.创业孵化。谷歌上海希望通过和济南市政府的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创新型企业发展,特别是外贸出口相关企业,同时培养本地的具备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以更 好的满足济南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专业服务和人才需求。
3.相互支持。谷歌上海希望济南市政府积极参与谷歌艺术计划,以帮助济南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济南历史文化,提高济南的国际知名度,同时谷歌希望济南市 政府能积极支持谷歌上海在济南拓展业务。谷歌上海会将济南市作为公司业务战 略布局的重点地区,不断加大资源配置,支持和配合济南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4.互利共赢。谷歌上海希望能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谷歌上海在济南的业务快速 增长,品牌声誉、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济南中小企业海外拓展 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得到大幅提高,扩大跨境贸易进出口额。
四、联系方式:15588877628
联系地址:汉峪金谷A4-3座辅楼1层
联 系 人:原腾
国惠安创智慧物联产业园项目
一、项目名称
国惠安创智慧物联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ARM公司是全球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企业之一,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核心知识产权提供商,2016年销售收入约20亿美元。2016年该公司被日本软银公司整体收购后,逐渐向物联网领域拓展。自ARM公司1990年成立至今,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全球出货量累计达950亿,覆盖了全球80%的人口,2016年ARM架构芯片出货量为167亿颗;世界上超过95%的智能手机采用ARM设计的处理器,其中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手机;此外,全球85%的移动设备都使用基于ARM的处理器,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超过70%的智能电视也在使用基于ARM的处理器;而目前最新推出的ARMv8-A架构已被全球超过50%的智能手机采用。
为加快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省属国有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在山东省国资委支持下,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与ARM公司将共同出资成立山东国惠安创智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在济南高新区建设智能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专业的工业智能制造服务供应商。公司将主要为山东省制造类企业特别是省国资委所属的重点制造业企业提供智慧制造解决方案,公司还将引入安创空间及ARM学院,为山东省打造一流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产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培养专业的物联网及集成电路人才。
三、合作项目概述
山东国惠安创智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将在山东省济南市建设 Arm 山东基地即国惠安创智慧物联产业园,园区将引入 Arm 全球生态体系中的低功耗芯片、无线射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工业持续工程、制造优化分析,节能减排,资产性能管理,预测性维护,透明供应链,用户洞察、工业数据安全和物联网云端应用层尤其是智慧制造及智慧城市的各类合作伙伴的先进技术、产品和系统,开展各类先进物联网产品和应用的研发、展示和推广,为山东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高端制造业集聚提供支撑。
国惠安创智慧物联产业园将助力济南市高新区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山东国惠安创智慧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及创业公司。同时将引领ARM合作伙伴群集聚高新区,建设ARM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产业园区,预期五年内物联网项目累计产值超100亿,后续进行全省布局,带动我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合作方式
国惠安创智慧物联产业园项目为新建项目。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彬 联系电话:88878071
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项目
一、园区名称
高新区中欧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项目
二、园区概况
占地1000亩,位于济南临空经济区中欧制造业发展中心中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以东、蒋徐路以北。临空经济区是济南市实现携黄河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核心区,是五大城市次中心之一。拥有空港、铁路、公路、运河、地铁多式联运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了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坚持以济南市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对接德国工业4.0,汇聚产业资源,建设成为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中欧合作示范区。
三、园区投资环境
交通优势十分突出,“空、铁、公、河、地”五层全方位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为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产品进出、国内外合作提供绝佳的交通保障。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戴德梁行物业顾问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业务的战略咨询服务机构,对园区的战略定位、产业规划、招商策略等提出战略性指导建议和解决方案。邀请SBA、GMP等具有世界眼光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参与园区的城市设计、功能定位。
四、项目内容
以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为主要载体,打造电子大屏幕、先进通讯设备(5G)中心,建有国家工信部设立的全国最大的机电一体化培训基地等人才、知识产权、金融、协作、运营、技术六个服务平台,将建成中欧智造工业4.0 Park、汽车主题公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五、政府政策支持及服务
政府可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如产业扶持基金、财政奖励或补贴、人才吸引政策、科技服务平台等;政府一站式审批服务,包括商务注册、税务办理、土地招拍挂的一般工作流程等;其它增值服务,如财务管理服务(审计、评估、咨询)、法律服务等。
六、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七、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济南市机场路2136号北办公楼318室
联 系 人:初勤虎、李光辉
邮 编:250000
联系电话:0531-88733098
电子邮箱:850403715@qq.com
微信公众号:济南高新区中欧制造产业园
中国科学院(济南)创新产业园
一、项目名称
中国科学院(济南)创新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国科控股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家中央级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代表中国科学院统一负责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截止2016年底,国科控股主体业务管理企业760余家,持股企业47家,持股企业资产总额4800多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3850亿元。
全资和控股知名企业包括:联想控股、中科实业、东方科仪、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科科仪、中科院软件中心、中科资源、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公司、上海碧科、国科健康生物科技、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国科量子通信、国科健康管理等。
参股企业包括:沈阳高精数控智能技术股份公司、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生北京医学检验所、科大国盾、科益虹源、联泓新材料、天津海光、长春国科彩晶光电等。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467名,于2007年4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007.HK),2017年11月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市值2515亿港币。碧桂园五年内计划投资1000亿元,完成由住宅开发商到产业运营商转变。
碧桂园集团联合世界500强思科在广东打造的潼湖科技小镇,占地5平方公里,定位为世界级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现已签约思科、IMEC(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李开复)创新工场等约80家科技企业,打造广东“硅谷”。
集团2016年销售约3088亿元,纳税额超200亿元。截至目前,集团项目遍及全球400多个城镇,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三、项目概述
中国科学院(济南)创新产业园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碧桂园集团共同打造。国科控股依托中科院科技研发和产业资源优势,引入符合创新谷发展的优质产业资源;碧桂园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资源打造高品质、高标准产业园区。
2017年8月9日,高新区与碧桂园集团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订了项目入区框架协议,为进一步落实签约精神,碧桂园经过与中科院、国科控股多次协商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项目产业发展内容:
导入中科院关联的知名龙头企业:寒武纪科技、北京旷世科技、上海富瀚电子、科大智能、曙光信息、国科量子通信等。(另附企业落地情况说明)
导入中科院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院所: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合作,集合中科院体系内人工智能创新、研究资源,推动建设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脑智能”研究院所的分支机构;以“中科院遥感和数字地球研究所的‘光谱地球’技术和数据,中科曙光分布式存储、山东大学加密算法为核心的区块链技术,澳大利亚世界地理经济统计理论和技术”为核心,搭建“光谱地球+区块链+地理经济统计”融合开发的综合性平台,引入国际数据挖掘分析实验室,建立中澳区块链研究中心、地理经济统计研究所和加密算法研究院;推动中科院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为项目导入VR等科技文化产业,打造视觉工业基地;推动中科院与山东省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传统工业发展。
设立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引入联想控股旗下知名投资机构君联资本和联想之星,共同培育、孵化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创业企业。
碧桂园集团注册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为该项目的法人实体公司,负责本项目的实施运作。注册资本金1亿美元,2017年12月31日实际到位3500万美元,2018年根据高新区进度安排,剩余资金逐步到位,该项目对创新谷外资引进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根据当下创新谷规划情况,项目共分为两期供地建设。
一期符合规划工业用地面积约232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根据外资到位进度及土地指标情况供地。
二期工业用地面积约423亩,目前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2020年根据土地规划调整批复后实施征地、供地。
四、市场发展空间
项目拟投资60亿元,利用国科控股的资源导入优势,在高新区创新谷打造一个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导,入驻企业600余家,10家以上知名龙头企业,年产值100亿,税收3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的“中国科学院(济南)创新产业园”。
五、合作优势分析(支撑条件)
1、政策优势:创新谷飞地划入高新区后,入驻企业将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上市奖励等各项政策和服务,入驻创新谷即进入国家级高新区。
2、人才优势: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研发和智力资源居全省之首,在中国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8位。创新谷人才培养区内有11所大学,省部级实验室28个,博士后流动站46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185个,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30余个,延伸专业60余个,在校师生近20万人,每年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毕业生1.5万人,为创新谷入驻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成本优势:济南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仅有京、津、沪地区的1/3,创新谷片区住宅均价5500元/平方米,是京、津、沪地区的1/6,人才相关的成本低廉,人才扎实稳定,流失率低。同时谷内建设近5300套公租房,可为入谷企业员工提供人才公寓。
4、交通优势:
l 高铁优势:创新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千里京沪一日还。创新谷至济南西站仅20分钟车程,经京沪高铁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3.5小时。从而形成创新谷与京津、沪宁两地的“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
l 高速优势:京台高速、济广高速、102国道、104国道等多条干道公路从谷内穿过;
l 轻轨优势:济南市第一条轨道交通(济南西站至创新谷)于2015年初开建,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创新谷片区将成为整个济南市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从西客站至创新谷仅需8分钟。
5、服务优势:随着园区内项目建设的推进,创新谷发展中心正在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了服务创新创业的“五大平台”:
l 基础服务平台:协调与当地政府关系,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工商、税务、立项、审批等方面的问题。
l 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持作用,积极为建设企业、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协调各大银行与企业对接,推动银企战略合作,帮助入驻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l 校企合作平台:结合园区内11所高校资源平台,在人才服务、技术支持、硬件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促成校企合作。
l 政策支持平台:建立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政策扶持,并做好创新谷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l 企业孵化平台:在做好孵化器研发办公场所及设备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企业孵化培育,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政策宣传、信息技术推广、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等服务。
6、环境优势:
创新谷南邻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西依国家级“济西湿地公园”,坐拥5176亩的国际园博园,湖面面积1平方公里的长清湖和占地1000亩的崮云湖两大自然水域风景优美,徕佛山、马鞍山及泰山山脉坐落其中,泰山北大沙河水系穿谷而过。群山环绕,碧水相连,山水园城融为一体,宜居宜业。
六、合作方式
1、项目类别:新建
2、合作方式:独资
七、联系方式
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 投资促进部 白玉斌 86527778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
一、项目名称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
二、园区(或楼宇)概况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市中区八一立交桥东西核心地段、经十路沿线,交通发达,产业氛围浓厚,占地面积1.67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0亿元。
项目按照“立足济南、引领山东、辐射全国”的发展理念,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IC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通“云管端用”和“研发+龙头+配套”垂直整合的产业链条,坚持“创新、生态、智慧、人文”综合发展,推动人才、资本、信息、企业多维融合,构建“1468”(一园多集群)产业布局,打造“龙头集聚、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圈,抢占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0版智慧生态园区,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
园区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生态”功能规划,共打造11个大项目,分三期建设。园区建成后,拉动形成产业产值超200亿元,实现利税超30亿元,吸聚2万余名创新产业人才。
目前,项目起步区山东大数据产业园、济南“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正装修改造,核心区已启动建设,工信部电子一所、中国信通院、猪八戒网、华为公司、山东无线专网、星河世界等30余家单位已完成签约入驻。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列入济南市重点项目。因园区数字经济创新特色突出,在2017年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2017中国ICT企业家大会”(原“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荣获“2017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奖”。
|
|
荣获“2017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奖”
园区整体规划图
园区项目与产业布局
园区交通便捷、四通发达 |
|||
|
园区效果图 |
三、产业发展基础或定位
(一)产业发展基础
市中区发展数字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服务基础与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市中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江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市场辐射范围广。
2.产业氛围良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省市公司总部坐落市中区,辖区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主体多达1600余家,产业氛围良好。
3.人才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省社科院等院所,毗邻济南大学城,人才资源丰富,可提供“高中低”多层次、多类型人才。
4.金融资本富集。辖区内有山东新金融产业园,聚集了70余家股权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超1200亿元,可充分发挥资本杠杆作用,市中区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机。
5.服务理念一流。市中区秉持“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服务企业理念,实施“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行动,营造出一流的招商环境。
(二)高端顶层规划
高端顶层推进路径
1. 加强组织领导
从三个维度成立专职机构。一是今年2月份,在全市12个县区中第一个成立了产业发展专职机构——济南市市中区大数据业服务中心(市中区软件信息服务业服务中心),专职负责发展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字经济产业;二是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发展产业列入“一把手工程”,统筹领导产业发展工作;三是成立了区五大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街办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委员会,专题决策部署产业招商引资相关事宜。
2.高端顶层设计
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规划设计。今年6月份,在全市县区中第一个出台顶层文件——《关于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促进产业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系统规划设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整体推进方案,提出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数惠市中”行动,实施数聚市中(促进大数据资源汇聚)、数创市中(强化大数据创新创业)、数融市中(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和产业融合)、数链市中(打造大数据产业链条)“四大工程”,创新开展“企业上云十大行动”,制定政策扶持、氛围营造、产业招商、人才支撑、考核激励等保障措施。
|
|
市中区促进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 |
“数惠市中” 行动计划详细架构图 |
创新实施“企业上云10大行动”,助推“数聚市中”工程 |
3.创新推进路径
坚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区域优势定标准,通过推进路径创新打造数字经济发展亮点。按照“产业集聚+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支撑环境”四位一体工作思路,谋划建设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形成大数据资源汇集流、大数据企业云集流、大数据产业聚集流“三流”和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四要素”汇聚市中态势,带动形成一批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业态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成市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大生态体系,抢占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助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
|
|
4.突出五大创新亮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站高、看远、想深、谋实,突出五大创新亮点:
(1)体制机制创新。全市第一个设立大数据产业专职服务机构,第一个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个组建大部制产业招商委,第一个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第一个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2)工作思路创新。坚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区域优势定标准,创新性提出“产业集聚+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支撑环境”四位一体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促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3)合作平台创新。积极与国家级产业发展机构合作,建立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和联盟等实体机构;聚焦全球资源,基于产业、技术、资金、活动、人才等要素,搭建产业发展各类支撑和服务平台。
(4)推进路径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产业发展“痛点”,精准对接资源,打通“云管端用”和“垂直整合”产业链,打造闭环产业大生态。
(5)发展业态创新。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生态”功能,突出“感知、存储、数据、智能、应用”技术前沿,坚持“软硬结合、重点突破、融合共生”,打造“一园多集群”的产业布局。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5大创新亮点 |
(三)产业定位及布局
园区坚持“软硬结合、重点突破、融合共生”建设原则,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生态”功能规划,突出“感知、存储、数据、智能、应用”技术前沿,以智能硬件为硬体,以下一代通讯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驱动,以人工智能为内核,依托市中区信息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和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通“云计算+通信管道+智能终端设备+各领域大数据应用”(简称“云管端用”)产业链条,构建“一园多集群”产业布局(简称“1468”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抢占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1468”产业布局是指:
“1”是一园:建设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业态的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大数据产业园)。
“4”是核心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数字经济核心技术需求,重点发展布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四大核心支撑产业集群;
“6”是关联衍生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集成电路(IC)、虚拟现实、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高端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6大关联衍生产业集群。
“8”是八大中心:努力将市中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IC、互联网金融科技、数字内容和国际智能制造等七大产业中心和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大数据产业园)“1468”产业布局 |
(四)产业创新生态链。深挖资金、人才、IP、项目、市场等要素“痛点”需求,加强科技资源、金融资本等多要素对接,多维度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链:(1)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打造具有省内一流特色的产品生产体系基础产业链。(2)培育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链。(3)建立产业教育培训和园区服务链,打造10分钟商务生态圈和都市核心生活区。(4)打造产业创新投融资链。(5)搭建产业共性资源平台、底层共性平台、产品开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产业活动平台,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创新。积极打造“龙头聚集、平台多元、投资活跃、活动丰富”的产业创新运营环境,形成“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圈,加快人才高地建设,打造全国知名创新创业高地。
打造产业发展创新生态链
坚持种“企业庄稼”,一茬接一茬,发展从创意研发到产品、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链到生态链的产业模式,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最终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全面开花”态势。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中小企业逐步成长为龙头企业,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打造品牌众创空间,积极发展创业咖啡、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从底楼到顶楼”的空间,营造一个个创业创新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
形成“研发+龙头+配套”垂直整合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
营造创业创新成长环境
(五)园区起步项目介绍
1、山东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将原济南日报大厦(地址:经七路28-1号,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进行改造提升利用,打造成山东大数据产业园,通过园区运营发展,引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龙头+配套”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和中高端人才,形成氛围浓厚、业态丰富、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支撑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环渤海地区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数据产业高地。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及业态规划布局 |
产业园内部效果图 |
2、济南市“互联网+”型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项目
市中区政府与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开发总体量2.8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互联网+”双创示范园,首期在纬二路原市人大办公楼开发建设8000平方米园区。猪八戒网络公司将导入猪八戒网优势资源,为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至少九个方向的“互联网+”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个国家级):互联网+双创、互联网+分享经济、互联网+大数据挖掘+钻井、互联网+智造、互联网+科技、互联网+文创、互联网+教育等,成为立足济南、辐射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省级直至国家级“互联网+”型双创示范园区。
|
|
“猪八戒”园区效果图 |
(六)园区建设成果(落户项目)
目前,产业园已与涵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享经济、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产业基金、行业协会、信息通信等行业的30余家单位签约,签约项目注册资金及计划投资额超150亿元。签约单位包括工信部电子一所、中国信通院2个国家级支撑机构,以及华为、星河世界、猪八戒网、誉存大数据、中科云丛等多个龙头企业,可畏业态丰富,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生态”,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
(七)项目预期效益
预计3-5年内,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全部建成。
产业:引进30家以上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超过300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衍生产业企业,引进2家以上大型研发机构和数据中心;
人才:引进培养100名重点创新项目带头人、1000名投资创业者、10000名创新产业中高端人才;
生态:形成“研发+龙头+配套”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构建起“龙头聚集、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体系。
产值:预计将实现产值300亿元,年利税30亿元,吸聚高端人才近2万人,市中区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将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四、基础设施及配套情况
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八一立交桥东西核心地段、经十路沿线,东至顺河高架路,西至中光明街,南至经十一路,北至经八路、经九路。区域交通发达,产业氛围浓厚。规划的地铁M2、M3线在园区贯穿交汇,周边有银座商场、万达商城、和谐广场等大型商圈,配套设施齐全。目前,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两个一期项目——济南市“互联网+”型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山东大数据产业园正在进行大楼改造装修,预计分别于2018年6月份和9月份开园;二期项目山东智能产业大厦已经封顶、双创大厦完成土方开挖工作、小梁庄片区已下达项目征收决定。
五、政府政策支持及服务
市中区为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编制出台了《市中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市中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市中区关于加强市场主体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成立了市中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政府,区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方 刚 联系电话:82078316
电子邮件地址:szqxcj@126.com
微信公众号: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大数据产业园
云媒讯猫智能化商业系统项目
一、项目名称
山东云媒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云媒讯猫智能化商业系统
二、项目单位简介
山东云媒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媒股份”)成立于2009 年,股票代码:832148,拥有员工400余人。云媒股份以云计算技术为媒介,打造智能数据服务生态体系,致力于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工业、本地云建设与运营服务,是目前中国在传统商贸流通领域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实践者。
三、合作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商业生态的各流通环节提供软件服务的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商业系统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打通产业生态入口、产品、服务和场景,对现有生态体系内的资源重新整合,优化存量,智能调配,将体系内原有的物流、仓储、零售终端及相关产业信息系统化互联网化,实现了整个行业的“互联网+”升级,将整个商业生态的流通放在“云层”,创造实体商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讯猫智能化商业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商业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完美融合,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全新商业生态。讯猫智能化商业系统打造的全产业链智能商业模式,涵盖品牌商、供货商、终端商、消费者等诸多领域,优化了地方商业的创业生态环境,极大的降低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创业门槛,有效提升其盈利能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形态建设提供了可能。此外,讯猫智能商业对政府的商品动态统计、物价统计、商业指数统计等数据提供即时、可视化的大数据服务,从而为政府决策、行业监管提供依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合作方式
云媒股份助力传统商业转型升级,重塑商业生态,面向全球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1、基于云计算中心投资建设方面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2、中国智能商业产业大数据领域国家级实验中心建设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3、对致力于中国大消费产业升级以及新零售领域的大型金融、财务机构寻求投资并购战略合作。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静
联系方式:18663730705 0531-58565641
八仙过海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项目
一、项目名称
山东好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八仙过海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
二、项目单位简介
山东好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烟山东省公司、山东辉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神码中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于2013年5月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山东省经信委引导支持下,建设运营“好品山东”平台,作为“好客山东”的姊妹篇,致力打造与“好客山东”相呼应的山东工业整体品牌形象。
三、合作项目概述
“八仙过海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计划投资1.35亿元,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以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为手段,整合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工业设计企业、科技管理、科技金融等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数据融合、平台整合、业态聚合,建设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协同共享、服务便利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示范工程,采用门户信息网站、移动APP、微信三位一体的模式,提供信息咨询、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人才、知识产权、创业孵化、技术支持、大数据等服务。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技术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于技术买卖双方的技术交易平台也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起技术交易平台,比如国科网、浙网等,也有部分民营性质的技术交易平台,比如猪八戒网、科易网等。
好品山东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打造和支持的项目,是代表山东企业和企业产品的集群品牌,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科技创新合作上搭建起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经贸支持。依托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和山东产学研促进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为山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联合高端人才在山东省内建立工作站,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好品山东汇集民参军、军转民的科技成果和产品,涉及军多个领域,促进军民资源共享。截止2017年底,好品山东会员企业65000家,其中参与央视集群宣传项目龙头企业44家,好品认证企业126家,产业集群35个。
五、合作方式
为加快项目建设,拟与各界创新服务资源对接合作,并筹集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平台线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洋
联系方式:0531-82608600 0531-82608500
山东大因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多媒体技术体系项目
一、项目名称
山东大因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多媒体技术体系
二、项目单位简介
山东大因是由上海大因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内相关技术团队和专家整合全球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和资本资源组建的新一代多媒体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山东省公安厅信息处、上海市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潍坊电力办公大楼、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上海市江苏路派出所等部门均有业务往来。
三、合作项目概述
项目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多媒体技术体系,并形成2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规划三年周期,分阶段完成技术开发并实现销售目标,3-5年实现创业板上市。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本项目核心技术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多媒体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技术力量,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在横向的区域市场中,本项目已经逐步和主要的信息化建设厂商达成合作,依托区域市场上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广,在纵向的行业市场中,将紧密联合专业集成商,根据行业的特点,以行业共性构造整个行业专业化技术产品和智能多媒体解决方案。
结合物联网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本项目将充分利用山东省快速发展的智能多媒体市场,充分发挥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整合各种市场资源,构建深入和全面的营销体系,以资本为助力,构建公司快速发展的通道。初步估算,本项目市场空间为10亿元,未来五年增长率达到20%。
五、合作方式
1.技术合作:本项目将围绕音视频应用为核心,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与山东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进行技术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并共同申请相关标准和政策。
2.市场合作:本项目产业化的核心之一是市场开发和推广,公司将与若干有影响力的集成商、经销商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利用现有渠道,以新产品替代传统产品,共同推广新一代的多媒体解决方案。
3.资本合作:为加速研发和市场推广的速度、力度、广度和深度,本项目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并以资本为纽带形成长期共同发展。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党军
联系方式:13601019617
物联网智能室内空气管理系统云平台项目
一、项目名称
济南无线电十厂有限责任公司物联网智能室内空气管理系统云平台项目
二、项目单位简介
济南无线电十厂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3年,注册资金85万元,至今已有六十五年的历史。从集研发、产品化落地、测试、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统制造型企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目前主要经营范围是电子连接器、电缆组件模具制造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装备、电力电子、自动化设备、通讯、机械制造等行业。
三、合作项目概述
物联网智能室内空气管理系统云平台是在经过产品落地并取得初期经济价值和商业推广之后,延伸出来的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控制管理云平台。以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为出发点,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智能硬件设计架构,通过大量智能传感器对新风加以监测、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传感器对滤网进行监测以及通过智能云平台进行系统自适应调整,云平台通过呈分布式的新风系统采用机器学习相关深度计算技术进行建模,并且实现多机器间的直接通信,即将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核心思想应用于项目研发中,使得多台机器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空气指标和应对措施而协同运行,保证PM2.5、二氧化碳、甲醛、TVOC等核心空气指标始终保持在健康范围。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智能型新风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需求庞大,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环境污染的外部效应,为空净市场奠定契机,购买力的持续提升和品质化、健康化的消费需求,空气健康管理意识的形成,是空净市场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空净产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百户拥有量不及5台,拥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该项目通过运用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定制化打造品牌口碑获取客户认同,以此打破同行业低价竞争模式,目前已经开发完成整套智能控制系统,且已有一年的销售经验,借助济南无线电十厂老国企背景资源,为健康事业的发展打深根基,有成熟的梯度团队、研发核心,有成熟的市场需求和第三方深入合作方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潮流的。
五、合作方式
结合投资机构意向,在需要资金介入时做A轮融资。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方舟
联系方式:18615176528
山东省计算中心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项目
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计算中心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
二、项目单位简介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成立于1976年,注册资本3280万,隶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公益性计算机应用技术科研机构。目前计算中心建有一个国家级平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两个省级平台——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云计算中心,深入开展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方向的研究,在多个领域跻身国内前列。
三、合作项目概述
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山东省数据灾备中心为支撑,提出并建立了以“轻量级智能医疗终端+模型化分层技术体系+生态型综合服务平台”为架构的新型互联网医疗模式,攻克并实现了以“精准感知、可靠传输、高度共享、深度挖掘”为特征的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低成本、易操作、云模式、可扩展”的系列化轻量级智能医疗终端,构建了服务于农民、老人、病人三大群体的“闭环生态圈”型健康医疗云平台。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健康管理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服务、院后随访管理、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
四、行业及财务分析
本项目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属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典型应用,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创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医学的深度融合,对原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概念提出了颠覆式创新;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技术为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应用支撑,为“互联网+医疗”的实施提供强大动力。
本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传统医疗向新型健康医疗的变革,打通了覆盖行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医药器械到健康医疗服务、健康医疗数据处理的全行业技术解决方案,促进了互联网新信息背景下健康医疗的产业升级。
五、合作方式
1、交易合作:合作方销售山东省计算中心研制的物联健康医疗云系统及产品。
2、委托开发:合作方委托山东省计算中心开发相关产品及系统,知识产权归合作方。
3、合作开发:双方出资研发,将成果转卖给相关企业。
4、资本层面合作:
投资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合资:双方出资建立有限责任公司。
5、出资+资源合作:合作方出资,山东省计算中心以非现金资源投入。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舒明雷、许继勇
联系方式:0531-82605231
山东蓝海领航互联网产业园项目
一、项目名称
山东蓝海领航互联网产业园
二、园区概况
山东蓝海领航互联网产业园由邦尼集团和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山东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生态型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产业,拥有全国性互联网支付牌照—联行支付,将建设山东省互联网支付中心、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技术研发中心、应用体验中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培训学院。
园区位于南市章丘区经十东路16456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山东大学新校区,占地1405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亿元。
三、产业发展基础或定位
园区重点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以电子商务产业为抓手,挖掘大数据资源价值,推动我省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发展。该项目建成后,有助于完善省内互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电子商务与物流化建设、信息安全建设,促进我省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战略发展,带动社会就业,是我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着力点。项目的建设运营对于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吸引人才、扩大就业、落实省市“十三五规划”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园区介绍
产业园将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互联网+为龙头的大数据产业试验区及山东省互联网产业聚集区。按照“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规划理念,园区由企业总部区、配套服务区、产业孵化区三大区域构成,首批建设A地块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0万㎡企业总部区, 已开盘企业墅面积从300平到1200平不等,可自由组合。蓝海领航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重点引进国际国内大型互联网/电商企业、互联网孵化项目、大数据产业/研究机构、大学生创业等互联网相关企业。
图1:园区效果图
图:2:A地块效果图
图3:C地块鸟瞰图
蓝海领航A地块规划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0平方米;主要有明水经开区行政服务中心、商业中心、企业墅、双创基地、IDC及高层研发写字楼。其中企业墅面积从300平米到1200平米不等,可满足多种类型企业需求。
图5:研发中心效果图
图6:IDC效果图
图7:企业墅效果图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李婵 联系电话:15066693791
联系人:王刚 联系电话:15628973917
电子邮件地址:15628973917@163.com
网址:www.lanhailinghang.cn(微信公众号:山东蓝海领航互联网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