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这些开发区将升级!
根据总体发展规划指出以下开发区和高新区有望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或者国家级高新区。
1、拟争取升级的省级经开区
广州花都经开区、广东佛山高明沧江工业园区、梅州经开区、阳东经开区
2、拟争取升级的省级高新区
顺德高新区、韶关高新区、潮州凤泉湖高新区、揭阳高新区、汕尾高新区、阳江高新区、梅州高新区、云浮高新区
3、有条件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域
争取新增设立湛江、梅州、河源、肇庆、佛山、中山等综合保税区。支持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深圳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在本次规划中强调,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或设立为国家级开发区。在保持现有34个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基础上,促进一批省级开发区提高发展水平和建设标准,通过申请升级或设立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争取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在每个地级以上市重点培育一家综合发展水平高、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省级经开区(高新区),作为升级省级经开区(高新区)的后备力量。
促进现有开发区功能升级。支持吸引创新要素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区域,申请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高新区,具有港口和外贸条件的区域争取在开发区内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支持有基础的市县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具有良好基础的独立园区和珠三角改造提升后达到一定规模的村镇工业集聚区(工业园)在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需要情况下,可通过完善规划和管理,申请成为省级开发区,并向国家申请纳入定期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02鼓励开发区清理整合!
鼓励以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区域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被整合的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统计数据,可按属地原则进行分成。对于位于中心城区、工业比重低的开发区,推动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探索建立开发区统一协调机制,避免开发区同质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开发区发展格局,构建开发区之间的政策共享协调机制,最大化发挥各类园区政策叠加优势。
03重点支持这些开发区扩容发展整合!
适度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对于与现有省级或以上开发区空间相邻,具有密切产业联系的园区,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扩区,拓展和优化开发区发展空间。
广州市:支持将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片区纳入广州高新区、广州经开区扩容发展,支持广州高新区科学城片区扩容发展。
珠海市:支持珠海高新区和广东珠海富山工业园区扩容发展。
汕头市:支持汕头高新区扩容发展。
佛山市:支持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南海园、顺德园、高明园、三水园扩容发展,优化空间范围。支持佛山高明沧江工业园区扩容发展。
梅州市:支持梅州经开区、梅州高新区、五华经开区扩容发展。
惠州市:支持将潼湖生态智慧区科创新城部分纳入仲恺高新区范围,推进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以及惠州、惠东县、博罗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容发展。
汕尾市:支持海丰经开区和陆河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容发展。
东莞市:支持将东莞生态产业园和松山湖高新区周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科技产业载体纳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范围。
中山市:支持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容发展。
江门市:支持江门新会经开区将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深江产业园区、鹤山市珠西物流中心纳入开发区范围。支持江门高新区整合广东江门蓬江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等园区。
湛江市:支持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扩容发展。
茂名市:支持茂名高新区扩容发展。
肇庆市:支持肇庆高新区拓展发展空间。
清远市:支持清远清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高新区、广德(英德)产业园、佛冈县产业转移工业园、连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容发展。
潮州市:支持饶平潮州港经开区扩容发展。
云浮市:支持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市产业转移工业园、郁南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云安区产业聚集地扩容发展。
整合、清理分散园区。对于与现有开发区空间相对独立,但产业间具有较大产业关联,可形成联动和互补关系,并已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市县级开发区,通过委托管理、一园多区等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招商工作,规范拓展产业发展。
04推动各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扩能增效
广州市现有国家级经开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5个,各类省级开发区6个。
总体发展方向
推动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大力培育开发区高端主导产业,以开发区为区域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持续提升集聚辐射全球高端产业资源的能力,打造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依托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以及广州创新创业走廊,串联中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核心区、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南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两廊三片”的开发区空间发展格局。
分项优化指引
1、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经开区。广州经开区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片区组团间联动互补,打造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南沙经开区结合以中科院系统为主的高端科研机构、重大科创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为平台,将南沙打造成为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两区”的建设,打造粤港澳科技合作重要平台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门户枢纽。
2、推动各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扩能增效。增城经开区加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高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区域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增城经开区与镇街共建共享园区产业协调合作机制,形成“1+N”(核心区+专业功能园区)的“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模式。推动花都经开区借助毗邻白云空港的区位优势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重点拓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中高端汽车零配件项目,推动汽车制造链高端化升级,合理规划发展临空指向型产业,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从化经开区重点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打造高新特色产业群和绿色生态园区。推动白云工业园区向高新区转型,推进开发区扩容提质,优化土地收储模式,盘活利用旧厂房,加强工业工地储备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广州番禺经开区建设,加快与化龙镇、石楼镇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广汽番禺汽车城,整合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番禺园区)、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等,打造汽车产业园区。依托广州国际生物岛,推动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3、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推动东部片区包括广州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打造广东省贸易多元化功能区、珠三角出口贸易核心出口通道、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南部南沙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性节点、自由贸易港区、国际航运枢纽主要承载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北部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以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制造、商贸会展为四大主导产业为主,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4、推动创新型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省级高新区,并适时争取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平台。推进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打造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的“天河智谷”,建设成为集“产、学、研、商、居、文”于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价值创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