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商引资28字方针!
招商引资要按照“围绕目标、领导带头、突出重点、点面并重、统分结合、交错出击、力求实效”28字方针的招商工作思路,注重内资外资并重、点招面招结合,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选好商、招大商、引强企,努力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努力在总量上求突破、在质量上求提升、在结构上求优化,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以量质并举推进赶超发展。招商引资要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增强项目带动力,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重点项目,推动产业群向产业集群的转型。
2、“12345”招商新路子
陈一新总结,武汉市探索出一条“12345”招商引资新路子新模式,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投资风口。1:党政一把手抓“一号工程”。2: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手发力”。3:全财产链、创新链、都会功能链“三链并举”。4:校友队伍、企业家队伍、专业队伍、投资人队伍“四军参战”。5: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新民营经济招商、天下500强与环球着名外企招商、大型央企招商、科技结果转化等系列专场“五潮迭起”
3、2018招商引资“九个突出”
2018年,是武汉市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发力的一年。要重点抓好“九个突出”,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紧紧围绕“八个延伸”,持续探索“12345”招商引资新路子。
这“九个突出”分别是:
①突出国际“双招双引”:这是今年一大重点。今年,武汉在发达国家主要城市及武汉校友聚集的城市,依托广大海外校友圈,引进一批诺奖级科学家、产业科学家、领军创新人才和知名投资人,构建全球招商招才网络体系。
②突出长江新城集合招商:“突出长江新城集合招商”是又一创新举措,具体内容包括:①推动知名校友企业、民营企业在长江新城分别组建校友经济投资集团、新民营经济投资集团,建设校友经济创新区、新民营经济创新区。②集中引进知名央企和外企,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创新区和国际经济合作创新区。③同时,要积极引进高端创新要素,建设长江科学城。
③突出发展“校友经济”:建立完善校友创新创业帮扶机制,支持打造武汉校友中小企业总部基地。
④突出强化校友与武汉精神纽带联结:要在年内开拍电视一连剧《武汉之恋》,确保2020年前上映。
⑤突出育商强商:大力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
⑥突出城市营销招:项目招商向城市营销招商转变。
⑦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在营商环境优化上,要开展基层作风巡查,严肃查处干部服务精神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打造全国最佳营商环境。
⑧突出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要加强和优化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强化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社会机构、社会人士要一项一奖、大项重奖。
⑨突出抓好项目落地:要确保每月7日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对每个项目挂牌督办,定期向全社会公示项目落地进展,将项目落地进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4、招商引资:打造“专业专职专人专注”招商队伍!
面对激烈竞争,招商引资,靠什么?武汉的回答是:队伍建设。抓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关键在队伍建设。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分析,招商引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唯有专业,才有资格和企业对话,才有可能打动引进他们”。
为此结合本地实际,他提出着力打造一支“专业、专职、专人、专注”的招商队伍。把招募专业招商精英作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的“绝招”,持续不断、不设规模上限地在国内外网罗各类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广、熟悉国际通行规则的专业人士,为招商引资增色添彩。
5、招商引资要“点面并重”!
招商引资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招商引资、带头研究项目、带头抓项目落实、带头抓项目推进。突出重点,就是要集中一段时间重点抓招商,紧盯大项目、重点项目、对本地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认真组织好“招商月”活动,集中精力、党政参与、上下联动、全面出击,开展招商引资。点面并重,就是要在搞好面上重大招商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的点上对接作用,点面结合,互为补充,实现招商引资效益最大化;精心组织好关键招商活动,盯住重点项目不放,主动对接、跟踪招商,做到“每月有对接,月月有活动”。统分结合,就是要统筹安排、分头行动,形成示范效应,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招商的成效,以我们的诚意、我们的尊重、我们的迫切,感动本地客商回归投资。交错出击,就是要错开时间、分批出动,做到招商引资和日常工作两不误。力求实效,就是要努力争取最好的招商引资实际效果,对签约项目、重大项目紧盯不放,务求取得实效。
6、招商大使:实行市场化委托招商!
前不久召开的省市领导与龙头企业家座谈会上,有企业家提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同一行业领域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回应企业现实需求,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陈一新提出要以商招商、以商聚商。要联合现有落户企业、商会协会等,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和人脉资源,充分依托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引导支持他们以存量引增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积极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落户,延长产业链。同时,要聘请国内外经贸代表机构、知名企业、中介组织和具有资深招商经验的知名人士为“招商大使”,实行市场化委托招商。
7、校友招商:新的突破口和生力军!
以招商大使为起点,面向全球,着力建设“四支招商大军”:专业队伍、企业家队伍、投资人队伍、校友队伍。其中,校友队伍,被视为武汉招商引资、赶超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已累计培养300万高素质人才,其中不乏各领域的行业领军人。近年来,一些校友回汉投资,贡献显著。但总体来看,这支力量尚未完全发挥潜力。
陈一新分析,大学校友是武汉赶超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武汉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他们曾在武汉度过美好青春时光,对城市充满感情,现在,这批校友多已成长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和人才源,应当成为推动招商引资的一支积极力量。要把校友招商作为“大学之城”建设的重要方面,与武大、华科大等在汉高校建立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将校友招商与校友活动对接,充分发挥现有品牌校友活动的载体作用,同时联合创办更多的校友联谊和招商平台。
8、招商引资“雁归行动”!
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在对象上,要盯牢客商“领头雁”,排摸一批在外专注实业的家乡客商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对接服务,推动回家乡投资。在地域上,要盯紧北京、上海、广东等重点地区,集中力量强化招商。在领域上,要突出总部回归、高端项目尤其是新兴产业、国际化学校等项目回归,大力宣传并帮助落实相关政策。在项目上,要充分做好与省级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对接,拿出一批已规划的项目定向招商,加强项目推介,推动项目落地。
招商专员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切实完善“客商回归”全程服务。事前要在“两库”建设上下功夫,抓紧充实完善在外客商(人才)库和招商项目库;事中要在主动服务上下功夫,实行贴身服务、全程代办、跟踪服务;事后要在提速提效上下功夫,主动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当好牵头人和指导员。
9、招商引资要发挥商会作用!
招商引资要扎实推进异地商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招商专员在商会体系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打造推动“客商回归”的庞大组织网络,切实提高“客商回归”工作的组织化水平。要研究海外侨团建设,引导海外客商和海外企业来家乡考察投资,引导海外人才来家乡创业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客商回归”工作,全力支持招商专员的工作,形成精准招商的强大合力,推动回归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10、招商引资:要实施市场化的薪酬激励!
武汉聘请首批“招商大使”,4个机构、2名个人,尽管来自不同行业,却有共同特点:更专业、更国际。下一步,将聘请更多“招商大使”。针对“招商大使”,陈一新提出实施市场化的薪酬激励,对招商引资作出贡献的企业、社会机构、社会人士要一项一奖、大项重奖。积极调动港澳台同胞招商引资积极性,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招商大使授予“荣誉市民”称号、颁发“城市金钥匙”。
11、资本招商:重视引导基金和PPP!
陈一新认为,招商引资进入了资本招商解读,要适当采取PPP模式招商,整体打包拟开发园区,委托有实力的企业代理招商。在投资人招商队伍方面,则提出做大产业引导基金,力争到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母基金达200亿元以上,集聚各类基金总规模4000亿元以上,采用“海外并购、买商引资、买商引枝”“资本招商+资产增值+资本运作”等模式,面向全球并购高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前沿创业项目。
12、精准招商:“招商地图”和“量身定制”!
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有效性,要“盘查家底”,建立全市产业发展要素供给、生产生活配套等资源数据库,建立精准招商工作机制和快速联动机制,绘制“招商地图”,编制数据库,构建招商移动办公信息决策平台,以实现速战速决、精准发力,快速回应客商的各方面询查。要抓紧建立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大数据,对于招商重点领域的领军企业、企业家、创新创业团队等对象,要定期更新名单,变“一对多”撤网式推介为“一对一”定点持续接触,对重点客商要“量身定制”招商项目。
13、招商引资制度建设:“一号工程”必须“一把手”亲自抓!
招商引资,兵贵神速,胜在神速。打赢硬战,必须建立一支快速高效的反应“部队”。为此,武汉从制度层面着手,首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任组长,强化招商专责机构职能。“一号工程”必须“一把手”亲自抓,各区(开发区)党政负责人要做到重大招商方案亲自审定,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点引资项目亲自过问,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已经成立招商专责机构的区要进一步配齐配强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还没有成立专门招商专责机构的区要尽快组建。
14、坚决反对招商引资JQK:一诺千金、坚决落实、坚决兑现!
整治“新衙门作风”,推进机关作风改进,是实现拼搏赶超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招商引资政策落实不力作为整治“新衙门作风”的重点。对于已经制定的引资政策要抓紧完善,付诸实施。对于出台的政策、签订的合同和协议,要一诺千金、坚决落实、坚决兑现。凡是不落实政策的,一律问责。陈一新再次重申:谁损害投资发展环境,就砸烂谁的饭碗。
15、招商引资从“拼资金”转向“拼环境”!
企业招不到人,民营经济难以发展壮大。高端人才外流,创新和产业升级难以破局。武汉市打包推出“大学生留汉九条”,针对大学生留汉发布三个文件,进一步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提出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为了避免这种“撞车”,制定人才政策的理念,逐渐由原来的“拼资金”,向现在的“拼环境、拼服务”转变,由原来的完全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变为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体,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的作用。